歷史
禪門驪珠集5
聖嚴法師
14/05/2018 09:14 (GMT+7)
字級設定:  縮小 放大

雲門文偃(西元八六四九四九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雲門文偃
  
  韶州雲門山光奉院文偃禪師,嘉興人也,姓張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師出家。敏質生知,慧辯天縱,及長落髮,稟具於毘陵壇,侍澄數年,探窮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參睦州(道明禪師,黃檗法嗣,通稱陳尊宿),州纔見來,便閉卻門,師乃扣門,州卅︰「誰?」師卅︰「某甲。」州卅︰「作甚麼?」師卅︰「己事未明,乞師指示。」州開門,一見,便閉卻。師如是連三日扣門,至第三日,州開門,師乃拶入,州便擒住卅︰「道!道!」師擬議,州便推出卅︰「秦時[*]轢鑽。」遂掩門,損師一足。師從此(忍痛作聲,忽然大)悟入。州指見雪峯。
  
  師到雪峯莊,見一僧,乃問︰「上座今日上山去那?」僧卅︰「是。」師卅︰「寄一則因緣,問堂頭和尚,祇是不得道是別人語。」僧卅︰「得。」師卅︰「上座到山中,見和尚上堂,眾纔集,便出握腕立地卅︰『這老漢,項上鐵枷,何不脫卻。』」其僧一依師教。雪峯見這僧與麼道,便下座攔胸把住卅︰「速道!速道!」僧無對,峯拓開卅︰「不是汝語。」僧卅︰「是莊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來道。」峯卅︰「大眾去莊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以上錄自《指月錄》卷二○,《卍續藏》一四三.四四八頁)
  
  師至彼,出眾便問︰「如何是佛?」峯云︰「莫寐語。」雲門便禮拜,一住三年。雪峯一日問︰「子見處如何?」門云︰「某甲見處,與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許。」(以上錄自《碧巖錄》卷一,《大正藏》四八.一四五頁下)
  
  師在雪峯,僧問峯:「如何是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云:「蒼天,蒼天!」僧不會遂問師︰「蒼天意旨如何?」師云︰「三斤麻,一疋布。」僧云︰「不會。」師云︰「更奉三尺竹。」峯聞,喜云︰「我常疑個布衲。」
  
  師出嶺,遍謁諸方。
  
  (以上錄自《指月錄》卷二○,《卍續藏》一四三.四四八頁)
  
  附錄:語錄摘要
  
  (一)雪竇評介
  
  雲門尋常愛說三字禪──顧鑒咦。又說一字禪。僧問︰「殺父殺母,佛前懺悔。殺佛殺祖,向什麼處懺悔?」門云︰「露。」又問︰「如何是正法眼藏?」門云︰「普。」直是不用擬議。到平舖處,又卻罵人。若下一句話,如鐵橛子相似。後出四哲,乃洞山初、智門寬、德山密、香林遠,皆為大宗師。香林十八年為侍者,凡接他,只叫遠侍者,遠云︰「諾。」門云︰「是什麼?」如此十八年,一日方悟,門云︰「我今後更不叫汝。」
  
  雲門尋常接人,多用睦州手段,只是難為湊泊,有抽釘拔楔底鉗鎚。(以上錄自《碧巖錄》卷一,《大正藏》四八.一四六頁上)
  
  (二)語錄
  
  師云︰「十五日以前不問汝,十五日以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垂語云︰「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作麼生是諸人光明?」自代云︰「廚庫三門。」又云︰「好事不如無。」
  
  師見飯頭云︰「汝是飯頭麼?」云︰「是。」師云︰「顆裏有幾米,米裡有幾顆?」頭無對。代云︰「某甲瞻星望月。」
  
  問︰「如何是塵塵三昧?」師卅︰「鉢裏飯、桶裏水。」
  
  問︰「如何是雲門一句?」師卅︰「臘月二十五。」
  
  問︰「如何是法身?」師卅︰「六不收。」
  
  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師卅︰「胡餅。」
  
  問︰「如何是佛?」師卅︰「乾矢橛。」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卅︰「東山水上行。」
  
  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師卅︰「須彌山。」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卅︰「北斗裏藏身。」
  
  師云︰「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僧問︰「意旨如何?」師云︰「一條縧,三十文買。」復代前語云︰「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僧又問︰「一條縧,三十文買如何?」師云︰「打與。」
  
  僧來參,師乃拈起袈裟卅︰「汝若道得,落我袈裟圈[-+]裏;汝若道不得,又在鬼窟裏坐,作麼生?」自代卅︰「某甲無氣力。」
  
  示眾︰古德道︰「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那個是你自己?」乃卅︰「遇賤即貴。」
  
  示眾︰「迷己底人,觸途俱滯。悟本底的人,為甚麼有四大見?」代云︰「益州附子建州薑。」
  
  示眾:「從上祖師,三世諸佛,說法,山河大地草木,為甚麼不省去?」代云:「新到行人事。」
  
  示眾︰「十方國土中,惟有一乘法,且道自己在一乘法裏,一乘法外?」代云︰「入。」
  
  示眾︰「既知來處,且道什麼劫中無祖師?」代云︰「某甲今日不著便。」
  
  上堂︰「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拈燈籠向佛殿裏,將三門來燈籠上,作麼生?」自代云︰「逐物意移。」又卅︰「雲起雷興。」
  
  (以上錄自《指月錄》卷二○,《卍續藏》一四三.四五二頁─四五八頁)


玄沙師備(西元八三五八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玄沙師備
  
  梁福州玄沙宗一大師,法名師備,福州閩縣人也,姓謝氏。幼好垂釣,泛小艇於南臺江,狎諸漁者。
  
  唐咸通(西元八六○─八七三年)初年,年甫三十,忽慕出塵,乃棄釣舟,投芙蓉山靈訓禪師落髮,往豫章開元寺道玄律師受具。布衲芒屨,食才接氣,常終日宴坐,眾皆異之。
  
  與雪峯義存,本法門昆仲,而親近若師資,雪峯以其苦行,呼為頭陀。一日,雪峯問︰「阿那箇是備頭陀?」對卅︰「終不敢誑於人。」異日,雪峯召卅︰「備頭陀何不遍參去?」師卅︰「達摩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雪峯然之,暨登象骨山,乃與師同力締構,玄徒臻萃。師入室咨決,罔替晨昏。
  
  又閱《楞嚴經》,發明心地。由是應機敏捷,與修多羅冥契。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必從之請益。至若與雪峯和尚徵詰,亦當仁不讓。雪峯卅︰「備頭陀其再來人也。」
  
  一日,雪峯上堂卅︰「要會此事,猶如古鏡當臺,胡來胡現,漢來漢現。」師卅︰「忽遇明鏡破時如何?」雪峯卅︰「胡漢俱隱。」師卅︰「老和尚腳跟猶未點地。」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八,《大正藏》五一.三四三頁下─三四四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不用一毫工夫
  
  饒汝鍊得身心同空去,饒汝得到精明湛不搖處,不出他識陰。古人喚作如急流水,流急不覺,妄為澹淨。恁麼修行,盡不出他輪迴際,依前被輪轉去。所以道︰諸行無常,直是三乘功果。如是可畏,若無道眼,亦不為究竟。何如從今日博地凡夫,不用一毫工夫,便頓超去解省心力麼?還願樂麼?勸汝,我如今立地待汝覯去,不用汝加功練行,如今不恁麼,更待何時?
  
  (二)秘密金剛體
  
  汝今欲得出他五蘊身田主宰,但識取汝秘密金剛體,古人向汝道,圓成正遍,遍周沙界。我今少分為汝智者,可以譬喻得解。汝見此南閻浮提日麼?世間人所作,興營、養身、活命,種種心行作業,莫非承他日光成立,只如日體還有多般及心行麼?還有不周遍處麼?欲識此金剛體,亦如是。只如今山河大地、十方國土,色空明暗,及汝身心,莫非盡承汝圓成威光所現?直是天人羣生類所作業次受生果報,有性無情,莫非承汝威光?乃至諸佛成道成果,接物利生,莫非盡承汝威光?只如金剛體,還有凡夫諸佛麼?有汝心行麼?
  
  (三)接盲聾瘂三種病人
  
  師有時垂語卅︰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且問汝︰「只如盲聾瘂三種病人,汝作麼生接?若拈槌豎拂,他眼且不見;共他說話,耳又不聞;口復瘂,若接不得,佛法盡無靈驗。」時有僧出卅︰「三種病人,和尚還許人商量否?」師卅︰「許汝作麼生商量?」其僧珍重出。師卅︰「不是,不是。」
  
  (四)喫果子
  
  師與韋監軍喫果子,韋問︰「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師拈起果子卅︰「喫。」
  
  韋喫果子了,再問之,師卅︰「只者是日用而不知。」
  
  (五)入路
  
  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箇入路。」師卅︰「還聞偃溪水聲否?」卅︰「聞。」師卅︰「是汝入處。」
  
  (以上五則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八,《大正藏》五一.三四四頁下─三四七頁中)


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
  
  傳承不詳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者,未詳氏族。自稱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入[@(-+)]肆聚落,見物則乞,或醯醢魚葅,才接入口,分少許,投囊中,時號長汀子布袋師也。嘗雪中臥,雪不沾身,人以此奇之,或就人乞其貨則售,示人吉凶,必應期無忒。(中略)
  
  有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迴頭,師卅︰「乞我一文錢。」卅︰「道得即與汝一文。」師放下布囊,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便放下布袋。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負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保福卅︰「為只如此,為更有向上事?」師負之而去。
  
  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遮裏作什麼?」師卅︰「等箇人。」卅︰「來也來也。」師卅︰「汝不是遮箇人。」卅︰「如何是遮箇人?」師卅︰「乞我一文錢。」
  
  師有歌卅︰「只箇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騰騰自在無所為,閑閑究竟出家兒;若覩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彊分別聖情孤;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又有偈卅︰「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覩人少,問路白雲頭。」
  
  梁貞明二年(西元九一六年)丙子三月,師將示滅,於嶽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卅︰「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偈畢,安然而化。其後,他州有人見師,亦負布袋而行,於是四眾競圖其像,今嶽林寺大殿東堂,全身見存。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七,《大正藏》五一.四三四頁上─中)


鏡清道怤(西元八六八九三七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鏡清道怤
  
  杭州龍冊寺順德大師道怤,永嘉人也,姓陳氏。早歲不食葷茹,親黨彊啖以枯魚,隨即嗢噦,遂求出家,于本州開元寺受具,遊方抵閩川,謁雪峯,峯問︰「什麼處人?」卅︰「溫州人。」雪峯卅︰「恁麼即與一宿覺是鄉人也。」卅︰「只如一宿覺是什麼處人?」雪峯卅︰「好喫一頓棒,且放過。」
  
  一日師問︰「只如古德,豈不是以心傳心?」雪峯卅︰「兼不立文字語句。」卅︰「只如不立文字語句,師如何傳?」雪峯良久,師禮謝。雪峯卅︰「更問我一轉,豈不好?」卅︰「就和尚請一轉問頭。」雪峯卅︰「只恁麼為別有商量?」卅︰「和尚恁麼即得?」雪峯卅︰「於汝作麼生?」卅︰「孤負殺人。」
  
  雪峯有時謂眾卅︰「堂堂密密地。」師出問卅︰「是什麼堂堂密密?」雪峯起立卅︰「道什麼?」師退步而立。雪峯垂語卅︰「此事得恁麼尊貴,得恁麼綿密?」對卅︰「道怤自到來數年,不聞和尚恁麼示誨。」雪峯卅︰「我向前雖無,如今已有,莫有所妨麼?」卅︰「不敢,此是和尚不已而已。」雪峯卅︰「致使我如此。」師從此信入,而且隨眾。(中略)
  
  一日,雪峯問師︰「何處來?」卅︰「從外來。」雪峯卅︰「什麼處逢見達摩?」卅︰「更什麼處?」雪峯卅︰「未信汝在。」卅︰「和尚莫恁麼粘膩好。」雪峯肯之。
  
  師後遍歷諸方,益資權智。因訪曹山寂和尚,問︰「什麼處來?」卅︰「昨日離明水。」寂卅︰「什麼時到明水?」卅︰「和尚到時到。」寂卅︰「汝道我什麼時到?」卅︰「適來猶記得。」寂卅︰「如是如是。」
  
  師罷參,受請止越州鏡清禪苑,唱雪峯之旨,學者奔湊。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八,《大正藏》五一.三四八頁下─三四九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問︰「如何是玄中玄?」師卅︰「不是是什麼?」卅︰「還得當也無?」師卅︰「木頭也解語。」
  
  問︰「如何是人無心合道?」師卅︰「何不問道無心合人?」卅︰「如何是道無心合人?」師卅︰「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那教下碧天。」
  
  師看經,僧問︰「和尚看什麼經?」師卅︰「我與古人鬥百草。」師却問︰「汝會麼?」卅︰「小年也會恁麼來。」師卅︰「如今作麼生?」僧舉拳。師卅︰「我輸汝也。」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八,《大正藏》五一.三四九頁上─中)


清涼文益(西元八八五九五八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清涼文益
  
  昇州清涼院文益禪師,餘杭人也,姓魯氏。七歲依新定智通院全偉禪師落髮,弱齡稟具於越州開元寺,屬律匠希覺師,盛化于明州鄮山育王寺,師往預聽,習究其微旨,復傍探儒典,遊文雅之場。覺師目為我門之遊夏也。
  
  師以玄機一發,雜務俱捐,振錫南邁,抵福州長慶(慧稜禪師,雪峯義存之法嗣)法會,雖緣心未息而海眾推之。尋更結侶,擬之湖外,既行,值天雨忽作,溪流暴漲,暫寓城西地藏院,因參(羅漢桂)琛和尚,琛問日︰「上座何往?」師卅︰「邐迤行腳去。」卅︰「行腳事作麼生?」師卅︰「不知。」卅︰「不知最親切。」師豁然開悟。與同行進山主等四人,因投誠咨決,悉皆契會,次第受記,各鎮一方。(中略)
  
  子方上座,自長慶來,師舉先長慶稜和尚偈而問卅︰「作麼生是『萬象之中獨露身』?」子方舉拂子。師卅︰「恁麼會又爭得?」卅︰「和尚尊意如何?」
  
  師卅︰「喚什麼作萬象?」卅︰「古人不撥萬象。」師卅︰「萬象之中獨露身,說什麼撥不撥?」子方豁然悟解,述偈設誠。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四,《大正藏》五一.三九八頁中)
  
  附錄:語錄摘要
  
  (一)六處不知音
  
  問︰六處不知音時如何?師卅︰汝家眷屬一羣子。師又卅︰作麼生會,莫道恁麼來問,便是不得汝道。六處不知音,眼處不知音,耳處不知音,若也,根本是有,爭解無得。古人道︰離聲色著聲色,離名字著名字,所以無想天修得,經八萬大劫,一朝退墮,諸事儼然。蓋為不知根本真實(中略)。他古人猶道︰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又道︰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却三祇劫。
  
  (二)指與月
  
  僧問︰「指即不問,如何是月?」師卅︰「阿那箇是汝不問底指?」又僧問︰「月即不問,如何是指?」師卅︰「月。」卅︰「學人問指,和尚為什麼對月?」師卅︰「為汝問指。」
  
  (三)但隨時節因緣
  
  上堂示眾卅︰出家人但隨時及節,便得寒即寒、熱即熱。欲知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古今方便不少,不見石頭和尚因看《肇論》云︰「會萬物為己者,其唯聖人乎?」他家便道︰「聖人無己,靡所不己。」(中略)他又囑人云︰「光陰莫虛度。」適來向上座道,但隨時及節便得,若也移時失候,即是虛度光陰,於非色中作色解。上座,於非色中作色解,即是移時失候。(下略)
  
  (四)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師問修山主(撫州龍濟紹修禪師,羅漢桂琛法嗣)︰「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兄作麼生會?」修卅︰「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師卅︰「恁麼會又爭得?」修卅︰「和尚如何?」師卅︰「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修便禮拜。(東禪齊拈云︰山主恁麼祇對,為什麼不肯,及乎再請益,法眼亦只恁麼道,便得去,且道疑訛在什麼處?若看得透,道上坐有來由。)
  
  (五)香匙
  
  師與悟空禪師(金陵清涼休復禪師,羅漢桂琛法嗣)向火,拈起香匙問悟空云︰「不得喚作香匙,兄喚作什麼?」悟空云︰「香匙。」師不肯。悟空却後二十餘日,方明此語。
  
  (六)二僧捲簾
  
  因僧齋前上參,師以手指簾,時有二僧同去捲簾,師卅︰「一得一失。」
  
  (七)諸法無當去
  
  問︰「如何得諸法無當去?」師卅︰「什麼法當著上座?」卅︰「爭奈日夕何?」師卅︰「閑言語。」
  
  (以上七則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四,《大正藏》五一.三九八頁下─三九九頁下)


天臺德韶(西元八九一九七二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清涼文益──天臺德韶
  
  天臺山德韶國師,處州龍泉人也,俗姓陳氏。母葉氏夢白光觸體,因而有娠,及誕,尤多奇異。年十五有梵僧勉令出家,十七依本州龍歸寺受業,十八納戒於信州開元寺。梁開平(西元九○七─九一○年)中,遊方詣投子山,見大同禪師,乃發心之始。
  
  次謁龍牙遁和尚,問︰「雄雄之尊,為什麼近之不得?」龍牙卅︰「如火與火。」卅︰「忽遇水來,又作麼生?」龍牙卅︰「汝不會。」師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龍牙卅︰「合如是。」師不喻旨,再請垂誨,龍牙卅︰「道者,汝向後自會去。」
  
  次問疎山卅︰「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疎山卅︰「左搓芒繩縛鬼子。」師進卅︰「不落古今請師說。」卅︰「不說。」師卅︰「為什麼不說?」卅︰「箇中不辨有無。」師卅︰「師今善說。」疎山駭之。
  
  師如是歷參五十四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後至臨川,謁淨慧(文益)禪師,淨慧一見,深器之。師以遍涉叢林,亦倦於參問,但隨眾而已。
  
  一日,淨慧上堂,有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淨慧卅︰「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師於坐側,豁然開悟,平生疑滯,渙若冰釋。遂以所悟。聞於淨慧,淨慧卅︰「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自是,諸方異唱,古今玄鍵,與之抉擇,不留微跡。
  
  尋回本道,遊天臺山,覩智者顗禪師遺蹤,有若舊居,師復與智者同姓,時謂之後身也。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大正藏》五一.四○七頁中─下)
  
  附錄:語錄摘要
  
  (一)塞却眼耳鼻舌身意
  
  師上堂,舉古人云︰「如何是禪?三界綿綿;如何是道?十方浩浩。」因什麼道三界綿綿?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要會麼,塞却眼,塞却耳,塞却舌、身、意,無空闕處,無轉動處。上座作麼生會?橫亦不得、豎亦不得,縱亦不得、奪亦不得,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若如是會得,始會法門絕擇,一切言語絕滲漏,曾有一僧問︰作麼是絕滲漏底語?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上座,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如識得,盡十方世界是金剛眼睛。
  
  (二)佛法現成
  
  師上堂,示眾云︰佛法現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若如是,且誰欠誰剩?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所以道︰東去亦是上座,西去亦是上座,南去亦是上座,北去亦是上座。上座因什麼得成東西南北?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為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會取好。
  
  (三)諸佛常出世
  
  諸佛時常出世,時常說法度人,未曾間歇;乃至猿啼鳥叫,草木叢林,常助上座發機,未有一時不為上座。有如是奇特處,可惜許諸上座,大家究取,令法久住世間。
  
  (四)諸佛法門常如是
  
  諸佛法門,時常如是,譬如大海,千波萬浪,未曾暫住,未嘗暫有,未嘗暫無,浩浩地光明自在,宗三世於一毛端,圓古今於一念。應徹底明達始得,不是問一則語記一轉話,巧作道理。
  
  (以上四則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大正藏》五一.四○八頁下─四一○頁中)


 永明延壽(西元九九七五年)
  
  德山宣鑒──雪峯義存──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清涼文益──天臺德韶──永明延壽
  
  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餘杭人也,姓王氏。總角之歲,歸心佛乘,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七行俱下,纔六旬,悉能誦之。感羣羊跪聽。
  
  年二十八,為華亭鎮將,屬翠巖永明大師遷止龍冊寺,大闡玄化。時吳越文穆王,知師慕道,乃從其志,放令出家,禮翠巖為師。執勞供眾,都忘身宰,衣不繒纊,食無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
  
  尋往天臺山天柱峯,九旬習定,有鳥類尺鷃,巢於依襵中。
  
  暨謁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卅︰「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密受記。
  
  初住明州雪竇山,學侶臻輳。(中略)
  
  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忠懿王請,入居靈隱山新寺,為第一世。明年復請,住永明大道場,為第二世,眾盈二千。(中略)
  
  師居永明道場十五載,度弟子一千七百人。開寶七年(西元九七四年)入天臺山度戒約萬餘人。常與七眾受菩薩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諸生類,不可稱算,六時散花,行道餘力,念《法華經》一萬三千部,著《宗鏡錄》一百卷,詩偈賦詠凡千萬言。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六,《大正藏》五一.四二一頁下─四二二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永明家風
  
  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卅︰「更添香著。」卅︰「謝師指示。」師卅︰「且喜勿交涉。」師有偈卅︰「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學人久在永明,為什麼不會永明家風?」師卅︰「不會處會取。」
  
  卅︰「不會處如何會?」師卅︰「牛胎生象子,碧海起紅塵。」(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六,《大正藏》五一.四二一頁下─四二二頁上)
  
  (二)佛語心為宗
  
  問︰若欲明宗,只合純提祖意,何用兼引諸佛菩薩言教,以為指南,故宗門中云︰「借蝦為眼,無自己分,只成文字聖人,不入祖位。」
  
  答︰從上非是一向不許看教,恐慮不許佛語,隨文生解,失於佛意,以負初心。(中略)且如西天上代二十八祖,此土六祖,乃至洪州馬祖大師,及南陽忠國師,鵝湖大義禪師,司空山本淨禪師等,並博通經論,圓悟自心,所有示徒,皆引誠證,終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陳。(中略)故圭峯和尚云︰「謂諸宗始祖,即是釋迦,經是佛語,禪是佛意,諸佛心口,必不相違。」(中略)今且錄一二,以證斯文︰洪州馬祖大師云︰「達摩大師從南天竺國來,唯傳大乘一心之法,以《楞伽經》印眾生心,恐不信此一心之法。《楞伽經》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何故佛語心為宗?佛語心者,即心即佛,今語即是心語,故云「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者,達本性空,更無一法;性自是門,性無有相,亦無有門,故云「無門為法門」。亦名空門,亦名色門。何以故?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無形相故謂之空,知見無盡故謂之色。故云︰「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中略)
  
  南陽忠國師云︰故《華嚴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中略)
  
  鵝湖大義禪師云︰《維摩經》云︰「法離見聞覺知。」(中略)
  
  司空山本淨禪師云︰《圓覺經》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楞伽經》云︰「不了心及緣,則生二妄想;了心及境界,妄想則不生。」(中略)
  
  是故初祖西來,創行禪道,欲傳心印,須假佛經,以《楞伽》為證明。(中略)
  
  如《首楞嚴經》云︰「圓明了知,不因心念,揚眉動目早是周遮。」如先德頌云︰「便是猶倍句,動目即差違。」
  
  (以上錄自《宗鏡錄》卷一,《大正藏》四八.四一八頁上─四一九頁中)


天童宏智正覺(西元一九一一一五七年)
  
  洞山良价──雲居道膺──同安丕──同安志──梁山緣觀──大陽警玄──投子義青──芙蓉道楷──丹霞子淳──天童宏智正覺
  
  明州天童宏智正覺禪師,隰州李氏子,母夢五臺一僧解環與,環其右臂,乃孕,遂齋戒。及生,右臂特起若環狀。
  
  七歲,日誦數千言。祖寂,父宗道,久參佛陀遜禪師,嘗指師,謂其父卅︰「此子道韻勝甚,非塵埃中人,苟出家,必為法器。」
  
  十一,得度於淨明本宗,十四具戒,十八遊方。訣其祖卅︰「若不發明大事,誓不歸矣。」
  
  及至汝州香山,法成枯木(也是芙蓉道楷法嗣)一見,深所器重。一日聞僧誦《蓮經》,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瞥然有省,即詣丈室,陳所悟,山指臺上香合卅︰「裏面是甚麼物?」師卅︰「是甚麼心行?」山卅︰「汝悟處又作麼生?」師以手畫一圓相呈之,復拋向後。山卅︰「弄泥團漢,有什麼限?」師卅︰「錯。」山卅︰「別見人始得。」師應︰「喏喏。」
  
  即造丹霞,霞問︰「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師卅︰「井底蝦蟆吞卻月,三更不借夜明簾。」霞卅︰「未在,更道。」師擬議,霞打一拂子卅︰「又道不借。」師言下釋然,遂作禮。霞卅︰「何不道取一句?」師卅︰「某甲今日失錢遭罪。」霞卅︰「未暇打得你,且去。」
  
  霞領大洪,師掌牋記,後命首眾,得法者已數人。四年,過圓通,時真歇初住長蘆,遣僧邀至。(中略)懇求說法,居第一座。六年,出住泗州普照,補太平、圓通、能仁,及長蘆、天童。(中略)師住持以來,受無貪而施無厭,歲艱食竭,已有及贍眾之餘,賴全活者數萬。日常過午不食。(下略)
  
  (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四,《卍續藏》一三九.六一三頁─六一四頁)
  
  附錄:語錄摘要
  
  (一)釋迦應現三種相
  
  上堂︰「今日是釋迦老子降誕之辰,長蘆(時師住處)不解說禪,與諸人畫個樣子︰祇如在摩耶胎時,作麼生?」以拂子畫此


  
  相。卅︰「祇如以清淨水,浴金色身時,又作麼生?」復畫此

  相。卅︰「祇如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指天指地,成道說法,神通變化,智慧辯才,四十九年,三百餘會,說青道黃,指東畫西,入般涅槃時,又作麼生?」乃畫此

  
  相。復卅︰「若是具眼衲僧,必也相許,其或未然,一一歷過始得。」
  
  (二)來與去
  
  僧問︰「如何是向去底人?」師卅︰「白雲投壑盡,青嶂倚空高。」
  
  問︰「如何是卻來底人?」師卅︰「滿頭白髮離巖谷,半夜穿雲入市[@(-+)]。」
  
  問︰「如何是不來不去底人?」師卅︰「石女喚回三界夢,木人坐斷六門機。」
  
  乃卅︰「句裏明宗則易,宗中辨的則難。」良久卅︰「還會麼?凍雞未報家林曉,隱隱行人過雪山。」(以上二則錄自《五燈嚴統》卷一四,《卍續藏》一三九.六一四頁)
  
  (三)大慧宗杲評介默照禪
  
  大慧宗杲禪師評介云︰「以無言無說、良久默然,為空劫已前事。教人休去歇去,歇教如土木瓦石相似去。又怕人道,坐在黑山下鬼窟裏,隨後便引祖師諸證據云︰了了常知故,言之不可及;歇得如土木瓦石相似時,不是冥然無知,直是惺惺歷歷,行住坐臥,時時管帶,但只如此修行,久久自契本心矣。」(以上錄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一四,《大正藏》四七.八六七頁中)
  
  (四)自述默照禪
  
  大休大歇底,口邊醭生,舌上草出,直下放教盡去。洗得淨潔,磨得精瑩,如秋在水,如月印空。恁麼湛湛明明,更須知有轉身路子。轉得身時,別無面孔教爾辨白。無辨白處,卻昧不得。箇是徹頂透底、窮根極源時節,千聖萬聖,無異蹊轍。妙在回途,借路著腳,明中有暗,用處無跡。百草頭,鬧市裏,飄飄揚身,堂堂運步,自然騎聲跨色,超聽越眺,恁麼混成,方是衲僧門下事。
  
  心本絕緣,法本無說,佛佛祖祖不獲已,向第二義門,有問答機警。就其間,剔撥一等鈍漢。所以德山道︰「我宗無言句,亦無一法與人。」元是人人自到自肯,始有說話分。但直下排洗妄念塵垢,塵垢若淨,廓然瑩明,無涯畛,無中邊;圜混混,光皎皎,照徹十方,坐斷三際。一切因緣語言,到此著塵點不得。唯默默自知,靈靈獨耀,與聖無異,於凡不減。元只是舊家一段事,何曾有分外得底,喚作真實田地?恁麼證底漢,便能應萬機,入諸境,妙用靈通,自然無礙矣。(以上錄自《宏智正覺禪師廣錄》卷六,《大正藏》四八.七八頁中)
  
  (五)憑溫舒介紹正覺禪師
  
  天童老人,蚤以英妙發聞漢東,道法寢盛於江淮,大被於吳越。經行所暨,都邑為傾。一時名勝之流,爭趨之,如不及也。建炎(西元一一二七─一一三○年)末,應緣補處太白之麓,海隅斗絕,結屋安禪,會學去來,常以千數。師方導眾以寂,兀如枯株,而屨滿戶外。不容終默,故當正座舉揚,或隨叩而酬以法要,或因理而畢其緒言。門人躡音,輒為紀錄,歲月未幾,溢于簡編。(下略)
  
  (以上錄自《宏智正覺禪師廣錄》卷五〈天童覺和尚小參語錄序〉,《大正藏》四八.五七頁中)

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臨濟義玄(西元?八六七年)
  
  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黃檗希運──臨濟義玄
  
  鎮州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也,姓邢氏。幼負出塵之志,及落髮進具,便慕禪宗。
  
  初在黃檗,隨眾參侍,時堂中第一座,勉令問話,師乃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的意?」黃檗便打。如是三問三遭打,遂告辭第一座云︰「早承激勸問話,唯蒙和尚賜棒,所恨愚魯,且往諸方行腳去。」
  
  上座遂告黃檗云︰「義玄雖是後生,卻甚奇特,來辭時,願和尚更垂提誘。」
  
  來日,師辭黃檗,黃檗指往大愚。師遂參大愚。愚問卅︰「什麼處來?」卅︰「黃檗來。」愚卅︰「黃檗有何言教?」卅︰「義玄親問西來的的意,蒙和尚便打;如是三問,三轉被打,不知過在什麼處?」愚卅︰「黃檗怎麼老婆,為汝得徹困,猶覓過在。」師於言下大悟云︰「佛法也無多子。」愚乃搊師衣領云︰「適來道我不會,而今又道無多子,是多少來,是多少來?」師向愚肋下打一拳,愚托開云︰「汝師黃檗,非干我事。」
  
  師却返黃檗,黃檗問云︰「汝回太速生。」師云︰「只為老婆心切。」黃檗云︰「遮大愚老漢,待見與打一頓。」師云︰「說什麼待見,即今便打。」遂鼓黃檗一掌。黃檗哈哈大笑。
  
  黃檗一日普請鋤薏穀次,師在後行。黃檗迴頭見師空手,乃問︰「钁頭在什麼處?」師云︰「有人將去了也。」黃檗云︰「近前來,共汝商量。」師近前叉手,黃檗竪起钁頭云︰「只這箇天下人拈掇不起,還有人拈掇得起麼?」師就手掣得,竪起云:「為什麼却在義玄手裏?」黃檗云︰「今日自有人普請。」便歸院。
  
  黃檗一日普請鋤茶園,黃檗後至。師問訊,按钁而立。黃檗卅︰「莫是困邪?」卅︰「才钁地,何言困。」黃檗舉拄杖便打,師接拄杖,推倒和尚。黃檗呼︰「維那!維那!拽起我來。」維那拽起卅︰「和尚爭容得這風漢?」黃檗却打維那。師自钁地云︰「諸方火葬,我遮裡活埋。」
  
  師一日在黃檗僧堂裏睡,黃檗入來,以拄杖於床邊敲三下,師舉首,見是和尚,却睡。黃檗打席三下,去上間,見第一座,黃檗卅︰「遮醉漢,豈不如下間禪客坐禪,汝只管[*]睡。」上座卅︰「遮老和尚患風邪?」黃檗打之。(中略)
  
  師因半夏上黃檗山,見和尚看經,師卅︰「我將謂是箇人,元來是唵黑豆老和尚。」住數日乃辭去。黃檗卅︰「汝破夏來,不終夏去。」卅︰「某甲暫來,禮拜和尚。」黃檗遂打,趁令去。(中略)
  
  師一日辭黃檗,黃檗卅︰「什麼處去?」卅︰「不是河南即河北去。」黃檗拈起拄杖便打,師捉住拄杖卅︰「遮老漢,莫盲枷瞎棒,已後錯打人。」黃檗喚︰「侍者,把將几案禪板來。」師卅︰「侍者,把將火來。」黃檗卅︰「不然,子但將去,已後坐斷天下人舌頭在。」師即便發去。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二,《大正藏》五一.二九○頁上─下)
  
  附錄:語錄摘要
  
  (一)不求佛果
  
  道流,心法無形,通貫十方。在眼卅見,在耳卅聞,在鼻嗅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本是一精明,分為六和合。一心既無,隨處解脫。山僧與麼說,意在什麼處?祇為道流,一切馳求,心不能歇,上他古人閑機境。
  
  道流,取山僧見處,坐斷報化佛頭。十地滿心猶如客作兒,等妙二覺擔枷鎖漢,羅漢辟支猶如廁穢,菩提涅槃如繫驢橛。何以如此?祇為道流不達三祇劫空,所以有此障礙。若是真正道人,終不如是,但能隨緣消舊業,任運著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無一念心,希求佛果。緣何如此?古人云︰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以上錄自《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七.四九七頁下)
  
  (二)六度萬行唯造業
  
  爾諸方言道,有修有證,莫錯。設有修得者,皆是生死業。
  
  爾言六度萬行齊修,我皆見是造業︰求佛求法,即是造地獄業;求菩薩亦是造業;看經看教亦是造業。
  
  佛與祖師是無事人,所以有漏有為,無漏無為,為清淨業。
  
  有一般瞎禿子,飽喫飯了,便坐禪觀行,把捉念漏,不今放起,厭喧求靜,是外道法。祖師云︰「爾若住心看靜,舉心外照,攝心內澄,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
  
  是爾如今與麼聽法底人,作麼生擬修他、證他、莊嚴他?渠且不是修底物,不是莊嚴得底物。若教他莊嚴,一切物即莊嚴得,爾且莫錯。(以上錄自《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七.四九九頁中)
  
  (三)不勞分別取相
  
  道流,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祇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並不是真佛,是外道見解。
  
  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逈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無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現今聽法底人,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入三塗地獄,如遊園觀;入餓鬼、畜生而不受報。緣何如此?無嫌底法,爾若愛聖憎凡,生死海裡沈浮,煩惱由心故有,無心煩惱何拘?
  
  不勞分別取相,自然得道須臾。爾擬傍家波波地學得,於三祇劫中,終歸生死。不如無事,向叢林中、床角頭,交脚坐。(以上錄自《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七.五○○頁上)
  
  (四)逢著便殺
  
  道流,爾欲得如法見解,但莫受人惑。向裏向外,逢著便殺︰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逢親眷殺親眷,始得解脫。不與物拘,透脫自在。
  
  如諸方學道流,未有不依物出來底。山僧向此間,從頭打──手上出來手上打,口裏出來口裏打,眼裏出來眼裏打,未有一箇獨脫出來底,皆是上他古人閑機境。
  
  山僧無一法與人,只是治病解縛。爾諸方道流,試不依物出來,我要共爾商量。十年五歲,並無一人,皆是依草附葉、竹木精靈、野狐精魅,向一切糞塊上亂咬。瞎漢!枉消他十方信施,道我是出家兒。作如是見解,向爾道︰無佛無法,無修無證,祇與麼傍家擬求什麼物?瞎漢!頭上安頭,是爾欠少什麼?
  
  道流,是爾目前用底,與祖佛不別,祇麼不信,便向外求?莫錯!向外無法,內亦不可得。爾取山僧口裏語,不如休歇無事去。
  
  已起者莫續,未起者不要放起,便勝爾十年行脚。
  
  約山僧見處,無如許多般,只是平常著衣、喫飯,無事過時。(以上錄自《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七.五○○頁中─下)
  
  (五)諸祖接人高峻.臨濟有著衣方便
  
  道流,山僧佛法,的的相承。從麻谷和尚(寶徹,馬祖道一法嗣)、丹霞和尚(天然,石頭希遷法嗣)、道一和尚(南嶽懷讓法嗣)、廬山(歸宗智常禪師,馬祖道一法嗣)、石頭和尚(希遷,青原行思法嗣),一路行遍天下,無人信得,盡皆起謗。
  
  如道一和尚用處,純一無雜,學人三百五百,盡皆不見他意。如廬山和尚,自在真正順逆用處,學人不測涯際,悉皆茫然。如丹霞和尚,翫珠隱顯,學人來者,皆悉被罵。如麻谷用處,苦如黃檗,近傍不得。如石鞏(慧藏,馬祖法嗣)用處,向箭頭上覓人,來者皆懼。
  
  如山僧今日用處,真正成壞,翫弄神變,入一切境,隨處無事,境不能換。但有來求者,我即便出來看渠,渠不識我,我便著數般衣。學人生解,一向入我言句。苦哉,瞎禿子,無眼人,把我著底衣,認青黃赤白。我脫却,入清淨境中,學人一見,便生忻欲;我又脫却,學人失心,茫然狂走,言我無衣。我即向渠道,爾識我著衣底人否?忽爾回頭,認我了也。(以上錄自《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大正藏》四七.五○一頁中─下)
  
  (六)遇著便打
  
  臨濟見僧來,舉起拂子,僧禮拜,師便打。別僧來,師舉拂子,僧並不顧,師亦打。又一僧來參,師舉拂子,僧卅︰「謝和尚見示。」師亦打。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二八,《大正藏》五一.四三六頁中)


風穴延沼(西元八九六九七三年)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院慧顒──風穴延沼
  
  汝州風穴延沼禪師,餘杭劉氏子,幼不茹葷。習儒典,應進士,一舉不遂,乃出家。依本州開元寺智恭披削受具,習天臺止觀。
  
  年二十五,謁(越州)鏡清(順德大師),清問︰「近離甚麼處?」師卅︰「自離東來。」清卅︰「還過小江也無?」師卅︰「大舸獨飄空,小江無可濟。」清卅︰「鏡水秦山,鳥飛不度,子莫道聽途言。」師卅︰「滄溟尚怯艨[-+]勢,列漢飛帆渡五湖。」清豎拂子卅︰「爭奈這箇何?」師卅︰「這箇是甚麼?」清卅︰「果然不識。」師卅︰「出沒卷舒與師同用。」清卅︰「杓卜聽虛聲,熟睡饒讇語。」師卅︰「澤廣藏山,理能伏豹。」清卅︰「捨罪放愆,速須出去。」師卅︰「出去即失。」便出到法堂。(《五燈會元》卷一一,《卍續藏》一三八.四○五頁上)
  
  初發跡於越州鏡清順德大師,未臻堂奧,尋詣襄州華嚴院,遇守廊上座,即汝州南院(慧顒)侍者也,乃密探南院宗旨。
  
  後至南院,初見不禮拜,便問卅︰「入門須辨主,端的請師分。」南院以左手拊膝,師喝。南院以右手拊膝,師又喝。南皖舉左手卅︰「遮箇即從闍黎。」又舉右手卅︰「遮箇又怎麼生?」師卅︰「瞎。」南院擬拈拄杖次,師卅︰「作什麼奪拄杖打著老和尚,莫言不道。」南院卅︰「三十年住持,今日被黃面淅子上門羅織。」師卅︰「和尚大似持鉢不得,詐道不饑。」南院卅︰「闍黎幾時曾到南院來?」師卅︰「是何言歟?」卅︰「老僧端的問汝。」師卅︰「也不得放過。」南院卅︰「且坐喫茶。」師方敍師資之禮。(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三,《大正藏》卷五一.三○二頁中)
  
  院卅︰「闍黎曾見什麼人來?」師卅︰「在襄州華嚴,與廓侍者同夏。」院卅︰「親見作家來。」院問︰「南方一棒作麼商量?」師卅︰「作奇特商量。」師却問︰「和尚此間一棒作麼商量?」院卅︰「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師於言下,大徹玄旨,遂依止六年。四眾請主風穴。
  
  (以上錄自《五燈會元》卷一一,《卍續藏》一三八.四○六頁上)
  
  附錄:語錄摘要
  
  (一)參學眼目
  
  夫參學眼目,臨機直須大用現前,勿自拘於小節。設使言前薦得,猶是滯殼迷封。縱然句下精通,未免觸途狂見。觀汝諸人,應是向來依他作解,明昧兩岐,與爾一時掃却。直教箇箇如師子兒,吒呀地哮吼一聲,壁立千仞。誰敢正眼覷著,覷著即瞎却渠眼。(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三,《大正藏》五一.三○二頁中)
  
  (二)禪偈
  
  問︰「朗月當空時如何?」
  
  師卅︰「不從天上輥,任向地中埋。」
  
  問︰「古曲無音韻,如何和得齊?」
  
  師卅︰「木雞啼子夜,芻狗吠天明。」
  
  問︰「如何是佛?」
  
  師卅︰「嘶風木馬緣無絆,背角泥牛痛下鞭。」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卅︰「鶴有九皋難翥翼,馬無千里謾追風。」
  
  問︰「如何是學人立身處?」
  
  師卅︰「井底泥牛吼,林間玉兔驚。」
  
  問︰「正當怎麼時如何?」
  
  師卅︰「盲龜值木雖優穩,枯木生華物外春。」
  
  問︰「王道與佛道相去幾何?」
  
  師卅︰「芻狗吠時天地合,木雞啼後祖燈輝。」
  
  問︰「如何是臨機一句?」
  
  師卅︰「因風吹火,用力不多。」
  
  問︰「有無俱無去處時如何?」
  
  師卅︰「三月懶遊花下路,一家愁閉雨中門。」
  
  問︰「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
  
  師卅︰「常憶江南三月裡,鷓鴣啼處百花香。」
  
  問︰「不修禪定,為甚麼成佛無疑?」
  
  師卅︰「金雞專報曉,漆桶夜生光。」
  
  (以上錄自《五燈會元》卷一一,《卍續藏》一三八.四○六─四○八頁)


 首山省念(西元九二六九九三年)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院慧顒──風穴延沼──首山省念
  
  汝州首山省念禪師,萊州狄氏子,受業於本郡南禪寺,纔具尸羅,遍遊叢席,常密誦《法華經》,眾目為念法華也。
  
  晚於風穴會中充知客,一日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卅︰「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將墜於地矣。」師卅︰「觀此一眾,豈無人邪?」穴卅︰「聰明者多,見性者少。」師卅︰「如某者如何?」穴卅︰「吾雖望子之久,猶恐耽著此經,不能放下。」師卅︰「此亦可事,願聞其要。」穴遂上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大眾,乃卅︰「正當恁麼時,且道箇什麼?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且道說箇什麼?」師乃拂袖下去。穴擲下拄杖歸方丈。侍者隨後請益卅︰「念法華,因甚不祇對和尚?」穴卅︰「念法華會也。」
  
  次日,師與真園頭(汝州廣慧真禪師)同上問訊次,穴問真卅︰「作麼生是世尊不說說?」真卅︰「鵓鳩樹頭鳴。」穴卅︰「汝作許多癡福作麼,何不體究言句?」又問師卅︰「汝作麼生?」師卅︰「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穴謂真卅︰「汝何不看念法華下語?」師受風穴印可之後,泯跡韜光,人莫知其所以。(中略)開法首山為第一世。
  
  (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一,《卍續藏》一三九.四八三頁)
  
  附錄:語錄摘要
  
  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卅︰「一言截斷千江口,萬仞峯前始得玄。」問︰「如何是首山境?」師卅︰「一任眾人看。」問︰「如何是境中人?」師卅︰「喫棒得也未?」僧禮拜。
  
  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師卅︰「孤峯無宿客。」僧卅︰「未審意旨如何?」師卅︰「不是守株人。」
  
  問︰「一樹還開華也無?」師卅︰「開來久矣。」僧卅︰「未審還結子也無。」師卅︰「昨夜遭霜了?」
  
  問︰「臨濟喝,德山棒,未審明得什麼邊事?」師卅︰「汝試道看。」僧喝,師卅︰「瞎。」僧再喝,師卅︰「遮瞎漢只麼亂喝作麼?」僧禮拜,師便打。
  
  問︰「如何是古佛心?」師卅︰「鎮州蘿蔔重三斤。」
  
  問︰「學人久處沈迷,請師一接。」師卅︰「老僧無恁麼閑功夫。」又卅︰「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三,《大正藏》五一.三○四頁上─下)


汾陽善昭(西元九四七二四年)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院慧顒(汝州寶應)──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州善昭
  
  汾州太子院善昭禪師,太原俞氏子,剃髮受具,杖策遊方,所至少留,隨機叩發,歷參知識,七十一員。後到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卅︰「龍袖拂開全體現。」卅︰「師意如何?」山卅︰「象王行處絕狐蹤。」師於言下大悟。拜起而卅︰「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有問者卅︰「見何道理,便爾自肯?」師卅︰「正是我放身命處。」
  
  後遊衡湘及襄沔間,每為郡守以名剎力致,前後八請,堅臥不答。洎首山歿,西河道俗,遣僧契聰,迎請住持。
  
  (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一,《卍續藏》一三九.四八六頁下)
  
  附錄:語錄摘要
  
  (一)四賓主
  
  問︰「如何是賓中賓?」
  
  師卅︰「合掌庵前問世尊。」
  
  卅︰「如何是賓中主?」
  
  師卅︰「對面無儔侶。」
  
  卅︰「如何是主中賓?」
  
  師卅︰「陣雲橫海上,拔劍攪龍門。」
  
  卅︰「如何是主中主?」
  
  師卅︰「三頭六臂驚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一三,《大正藏》五一.三○五頁上)
  
  (二)三決
  
  第一決︰接引無時節,巧語不能詮,雲綻青天月。
  
  第二決︰舒光辨賢哲,問答利生心,拔却眼中楔。
  
  第三決︰西國胡人說,濟水過新羅,白地用鑌鐵。
  
  (三)三玄
  
  第一玄︰法界廣無邊,參羅及萬象,總在鏡中圓。
  
  第二玄︰釋尊問阿難,多聞隨事答,應器量無邊。
  
  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閭氏問豐干。(以上錄自《汾陽善昭禪師語錄》卷上,《卍續藏》一二○.八九頁)
  
  (四)三要
  
  第一要︰根境俱亡絕朕兆,山崩海竭洒颺塵,蕩盡寒灰始為妙。
  
  第二要︰鈎錐察弁呈巧妙,縱去奪來掣電機,透匣七星光晃耀。
  
  第三要︰不用垂鈎不下鈎,臨機一曲楚歌聲,聞了盡皆悉返照。(以上錄自《汾陽善昭禪師語錄》卷下,《卍續藏》一二○.一五七頁)
  
  (五)洞山五位頌
  
  (略,見《汾陽善昭禪師語錄》卷上)
  
  (六)坐禪
  
  閉戶疎慵叟,為僧樂坐禪,一心無雜念,萬行自通玄。
  
  (以上錄自《汾陽善昭禪師語錄》卷下,《卍續藏》一二○.一五六頁)


慈明楚圓(西元九八六三九年)
  
  臨濟義玄──興化存獎──南院慧顒──風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陽善昭──石霜楚圓
  
  潭州石霜慈明楚圓禪師,全州李氏子,少為書生,年二十二,依湘山隱靜寺出家。其母有賢行,使之遊方,聞汾陽道望,遂往謁焉。
  
  陽顧而默器之,經二年,未許入室,每見必罵詬,或毀詆諸方,及有所訓,皆流俗鄙事。一日訴卅︰「自至法席已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塵勞念,歲月飄忽,己事不明,失出家之利。」語未卒,陽熟視罵卅︰「是惡知識,敢裨販我!」怒舉杖逐之。師擬伸救,陽掩師口,乃大悟卅︰「是知臨濟道出尋常。」服役七年,辭去。
  
  依唐明嵩禪師(并州承天院三交智嵩,省念法嗣),嵩謂師卅︰「楊大年內翰(廣慧璉法嗣楊億),知見高,入道穩實,子不可不見。」師乃往見大年,年問卅︰「對面不相識,千里却同風。」師卅︰「近奉山門請。」年卅︰「真箇脫空。」師卅︰「前月離唐明。」年卅︰「適來悔相問。」師卅︰「作家。」年便喝。師卅︰「恰是。」年復喝。師以手劃一劃,年吐舌卅︰「真是龍象。」師卅︰「是何言歟。」年喚客司︰「點茶來,元來是屋裏人。」師卅︰「也不消得。」茶罷又問︰「如何是上座為人一句?」師卅︰「切。」年卅︰「與麼,則長裙新婦拖泥走。」師卅︰「誰得似內翰?」年卅︰「作家,作家。」師卅︰「放你二十棒。」年拊膝卅︰「這裏是什麼所在?」師拍掌卅︰「也不得放過。」年大笑。(中略)
  
  (楊大年)朝中見駙馬都尉李公遵勗卅︰「近得一道人,真西河師子。」(中略)師自是往來楊李之門,以法為友,久之辭還河東。(中略)
  
  謁神鼎諲禪師(省念法嗣,潭州),鼎首山高第,望尊一時,衲子非人類精奇,無敢登其門者,住山三十年,門弟子氣吞諸方。師髮長不剪,弊衣楚音,通謁稱法姪,一眾大笑。鼎遣童子問︰「長老誰之嗣?」師仰視屋卅︰「親見汾陽來。」鼎杖而出,顧見頎然,問卅︰「汾州有西河師子,是否?」師指其後,絕叫卅︰「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顧相矍鑠,師地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所問,又失師所在,師徐起整衣,且行且語卅︰「見面不如聞名。」逐去。鼎遣人追之不可,歎卅︰「汾州乃有此兒耶。」師自是名重叢林。(下略)
  
  (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二,《卍續藏》一三九.四九五─四九七頁)
  
  附錄:語錄摘要
  
  (一)無事人
  
  次住石霜,當解夏,謂眾卅︰昨日作嬰孩,今朝年已老。未明三八九,難踏古皇道。手鑠黃河乾,腳踢須彌倒。浮生夢幻身,人命夕難保。天堂并地獄,皆由心所造。南山北嶺松,北嶺南山草。一雨潤無邊,根苗壯枯槁。五湖參學人,但問虛空討。死脫夏天衫,生披冬月襖。分明無事人,特地生煩惱。(以上錄自《五燈嚴統》卷一二,《卍續藏》一三九.四九八頁)
  
  (二)罵諸祖
  
  馬大師即心即佛,當人未悟。盤山非心非佛,只成戲論之談。雪嶺輥毬,誑諕小兒之作。雲門顧鑑,笑煞傍觀。少室自傷,一場大錯。德山入門便棒,未遇奇人。臨濟入門便喝,太煞輕薄。黃梅呈頌,人我未忘。更言祖祖相傳,遞相誹謗。到者裏,須是箇人始得。所以道︰「鷹生鷹子,鶻生鶻兒。」雖然如此,也是鞏縣茶鉼。(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六五頁)
  
  (三)言說是方便
  
  上堂云︰法本無言,因言而顯道;道本無說,假說而明真。所以諸佛出世,善巧多方,一大藏教,應病與藥。三玄三要,只為根器不同,四揀四料,包含萬象。你道「海納百川」一句,作麼生道?(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七四頁)
  
  (四)頌三決三句
  
  第一決︰大地山河泄,維摩才點頭,文殊便饒舌。
  
  第二決︰展拓看時節,語默豈相干,夜半秋天月。
  
  第三決︰山遠路難涉,陸地弄舟行,眼中挑日月。
  
  第一句︰天上他方皆罔措,俱輪顛倒論多端,巍巍未到尼拘樹。
  
  第二句︰臨濟德山涉路布,未過新羅棒便揮,達者途中亂指注。
  
  第三句︰維摩示疾文殊去,對談一默震乾坤,直至而今作笑具。(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八三頁)
  
  (五)頌三玄、三要、五位
  
  (略,參見《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一八三頁)
  
  (六)語錄
  
  問︰「如何是古佛家風?」師云︰「銀蟾初出海,何處不分明?」進云︰「還許學人請益也無?」師云︰「大海無邊際,不宿水雲人。」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侯伯乘鞍馬,村翁刺杖行。」
  
  問︰「如何是佛?」師云︰「瀟湘班竹杖。」
  
  問︰「達摩未來時如何?」師云︰「長安夜夜家家月。」進云︰「來後如何?」師云︰「幾處笙歌幾處愁。」
  
  問︰「如何是佛?」師云︰「人老病生。」
  
  問︰「如何是佛?」師云︰「「石打不入。」
  
  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師云︰「水深蓋不得。」進云︰「出水後如何?」師云︰「不礙往來看。」進云︰「花開後如何?」師云︰「南北馨香。」進云︰「結子後如何?」師云︰「餧魚餧鼈。」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三日風五日雨。」
  
  問︰「黑豆未生芽時如何?」師云︰「黑似漆。」進云︰「生後如何?」師云︰「撐天拄地。」
  
  問︰「如何是禪?」師云︰「鼻孔入地。」
  
  問︰「如何是佛?」師云︰「蓮華捧足。」
  
  問︰「如何是佛?」師云︰「水出高源。」
  
  問︰「如何是道?」師云︰「蹋著不瞋。」進云︰「如何是道中人?」師云︰「胸駝背負。」
  
  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云︰「一畝之地,三蛇九鼠。」
  
  (以上錄自《石霜楚圓禪師語錄》,《卍續藏》一二○冊)


來源:www.book853.com

 向後      回首頁        友善列印       寄給朋友        建議
已發布文章: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