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歷史
中國佛教人物-曇鸞
17/05/2013 06:40 (GMT+7)
曇鸞,是南北朝時代北魏弘傳淨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於今山西大同的雁門(唐迦才《淨土論》作並州汶水人),因家近五臺山,從小就聽了有關文殊菩薩靈異的傳說。十餘歲時,即登山訪尋,備見遺跡,心裏非常感動,於是出家,廣學內外經典。
中國佛教人物-慧光
15/05/2013 06:40 (GMT+7)
慧光是南北朝時代的義學高僧。俗姓楊,定州(今河北省定縣)人,十三歲時,跟隨父親入洛陽,歸依了佛陀扇多,不久,佛陀便度他出家,常為人講經,有聖沙彌之稱。
中國佛教人物-僧祐
13/05/2013 09:52 (GMT+7)
僧祐是齊梁時代的一位律學大師,也是古代傑出的佛教文史學家。他原籍是彭城下邳(今徐州專區邳縣),生於江南建業(今南京),俗姓俞氏。幼小時隨父母入建初寺(當時在建業城內)禮拜,歡喜踴躍,就不肯回家。
中國佛教人物-菩提達摩
10/05/2013 20:34 (GMT+7)
達摩晚年的事跡,各傳都未明確記載。後人傳說他遇毒而逝,葬於熊耳山(今河南宜陽縣),但又傳魏使宋雲自西域回國時遇達摩於蔥嶺。達摩手攜只履翩翩獨逝。所以又有「只履西歸」的傳說。
中國佛教人物-佛馱跋陀羅
08/05/2013 18:47 (GMT+7)
他原是釋迦族甘露飯王的後裔,住劫比羅伐窣堵,因祖父在北天竺一帶經商,遷居出來。五歲時,父母相繼病故,寄養於舅家。十七歲出家,在誦經時顯出異常的聰明,一天讀完一個月的功課。受了具足戒後,更加勤學,博通經典,以精於禪定和戒律出名。
中國佛教人物-求那跋陀羅
07/05/2013 19:15 (GMT+7)
求那跋陀羅(意譯功德賢),中天竺人,本是婆羅門,因讀《阿毗曇雜心論》有了體會,改信佛法。出家學小乘,後又深通大乘,當時的人都尊稱他為摩訶衍。
中國佛教人物-曇無讖
03/05/2013 06:50 (GMT+7)
曇無讖所傳的涅槃學說,在中國佛學上曾發生過重大影響。他所譯的《涅槃經》中,發揮一切眾生都具備能自覺成佛的佛性因素,乃至斷了善根的一闡提也不例外。這引起當時佛教界裏的激烈爭論,而開創了義學上涅槃師的一派。
中國佛教人物-僧肇
01/05/2013 18:42 (GMT+7)
僧肇,是東晉時代著名的佛教學者,京兆(今陝西長安市)人。少年以傭書為業,遂得歷觀經籍,亦愛好老、莊。他以為《道德經》於玄遠之道還未盡善,後來看到舊譯《維摩經》,披尋玩味,始知所歸,因而出家。不久即以「善解方等、兼通三藏」知名。
中國佛教人物-道生
29/04/2013 08:34 (GMT+7)
道生,一般稱為生公,是晉宋間的義學高僧。本姓魏,鉅鹿(今河北省鉅鹿縣)人,寓居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幼而穎悟,依竺法汰(320—387)出家,隨師姓竺。披讀經文,一覽能誦,十五歲便登講座。到受具戒之年,便以「善於接誘」見重當世。
中國佛教人物-法顯
26/04/2013 08:07 (GMT+7)
從前和法顯一同西行求法的,先後有十人,或半途折回,或病死異國,或久留不還,只有法顯一人,孜孜不倦,終於完滿夙願,求得經律,又冒了海行的危險回到祖國,翻譯流通,這種勇猛精進為法忘身的精神,真足為後人所取法。
中國佛教人物-鳩摩羅什
24/04/2013 06:43 (GMT+7)
鳩摩羅什(華言童壽),龜茲人。他的先代本出婆羅門族,在印度世襲高位。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棄相位出家,東渡蔥嶺,遠投龜茲,被龜茲王迎為國師,後被逼和王妹耆婆結婚,生鳩摩羅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
中國佛教人物-慧遠
22/04/2013 06:59 (GMT+7)
慧遠初事道安,即以建立教法宏綱為己任,以後他更推廣此意,欲根據教法移風易俗。他以為出家的人號為沙門,在於能破習俗的愚暗教導有情轉向覺道。因而主張出家修行,即和處俗一切以世法為準則的有所不同,應高尚行事,不敬王侯,才能變俗以達其道。
中國佛教人物- 僧伽提婆
19/04/2013 08:38 (GMT+7)
提婆生於說一切有部的根據地罽賓,他所傳習的,主要是有部之學,但非有部的正統。提婆出家後曾遠道去各地參學,以故他所習的並不囿於罽賓的傳統。他專精的是《阿毗曇心論》,而經常誦習的是《三法度論》。
中國佛教人物-支遁
18/04/2013 06:50 (GMT+7)
在以記載清談家言行為主的《世說新語》中,關於支遁的記載就有四十多條。支遁是一位典型的具有清談家條件雜揉老釋的僧人,他對於清談家最為宗奉的典籍《莊子》更有獨到的見解。對於《莊子》的《逍遙遊》篇尤能獨抒己見,曾為當時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賞。
中國佛教人物-道安
16/04/2013 08:46 (GMT+7)
據《高僧傳》卷五的記載,道安在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十三、四年之間,他經常代替佛圖澄講說,並且解答了許多理論上的疑難問題,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
中國佛教人物-竺佛圖澄
05/04/2013 08:17 (GMT+7)
《僧傳》中敘述他的神通事跡頗多,說他志弘大法,善誦神咒,能役使鬼神,徹見千里外事,又能預知吉凶,兼善醫術,能治痼疾應時瘳損,為人所崇拜。他的義學和戒行反為神異事跡所掩。
中國佛教人物-竺法護
05/04/2013 08:11 (GMT+7)
他博學強記,刻苦踐行,深感當時(曹魏末)佛教徒只重視寺廟圖像,而忽略了西域大乘經典的傳譯,因此決心宏法,隨師西遊。他通曉西域各國三十六種語言文字,搜集到大量經典原本,回到長安。
中國佛教人物-朱士行
05/04/2013 08:04 (GMT+7)
朱士行是曹魏時代穎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時當嘉年中(240—253)曇柯迦羅傳來《僧祇戒本》,並創行羯磨受戒。他依法成為比丘,與在他以前僅僅以離俗為僧的有別。從這一點上,後人也將他當作漢土真正沙門的第一人。
中國佛教人物-支謙
04/04/2013 19:55 (GMT+7)
支謙名越,號恭明。他的祖先是後漢靈帝時入中國籍的月支族後裔。他從小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精通漢文,後又兼學梵書,受業於同族學者支亮,通達大乘佛教理論。他對從前那些過分樸質以致隱晦義理的譯本很不滿意。
中國佛教人物-支婁迦讖
04/04/2013 06:35 (GMT+7)
支婁迦讖簡稱支讖,是後漢桓帝末年(西元167年頃)從月支來到洛陽的譯師。他通曉漢語,除了獨自翻譯而外,有時還和早來的竺朔佛(一稱竺佛朔)合作。
熱門:
對佛陀最誠敬的供養
(02/06/11)
佛教與科學的對話:曆史、現狀及意義
(03/03/10)
西藏佛教史
(01/03/10)
日本佛教史
(01/03/10)
泰國佛教史
(01/03/10)
斯里蘭卡佛教史
(01/03/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中国的佛教
(08/02/10)
越南佛教史略
(08/02/10)
韓國佛教史略
(08/02/10)
已發布文章:
中國佛教人物-安世高
(01/04/13)
六朝小說中的觀音信仰
(04/03/13)
印度佛教史中的法難
(04/01/13)
達摩事蹟與達摩圖像
(28/12/12)
由佛之四大教法談佛法的弘揚與發展
(27/12/12)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25/12/12)
民間佛樂與道場音樂
(21/12/12)
中國佛教雕塑藝術的審美特徵
(18/12/12)
試論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觀 ——以《佛祖統紀》為中心
(17/12/12)
王族護法頻婆娑羅王
(08/12/12)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
<<
<
5/2025
>
>>
CN
T2
T3
T4
T5
T6
T7
1
4/4
2
5
3
6
4
7
5
8
6
9
7
10
8
11
9
12
10
13
11
14
12
15
13
16
14
17
15
18
16
19
17
20
18
21
19
22
20
23
21
24
22
25
23
26
24
27
25
28
26
29
27
1/5
28
2
29
3
30
4
3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