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與佛教—以論辯之風為中心,探清談與佛教之契接
27/03/2012 07:09 (GMT+7)
魏晉以還,玄佛思想,浸潤涵煦,波瀾迥蕩,上承先秦道家命脈,下開隋唐佛學機運,乃中國學術中之一大轉進。因時空遷流,運會所至,而有清談與佛教之匯流,際此時期,中國僧伽即以玄學思考方式與佛學相融合,形成中國佛學之特殊精義,而在中國思想中增加一系新旨趣。
「格義」學的歷史意義與現代意義
05/03/2012 07:10 (GMT+7)
佛學東來初期,以《般若經》最受人歡迎;僧界名流多有據以為譯述講論(註1)。當時有竺法雅、釋道安、釋慧遠等人,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著為條例,以便曉悟徒眾,就權稱為「格義」。

突厥佛教雜考
01/03/2012 07:59 (GMT+7)
本文根據傳世文獻的記載,結合地下出土資料,對突厥(Türk)佛教之興衰歷史與基本特徵進行了詳盡的考察,指出佛教在突厥中的傳播始於六世紀下半葉佗缽可汗(Taspar Qaghan)統治時期。
佛教海上南傳中國之探討
29/02/2012 08:13 (GMT+7)
翻開史書,漢代中原與交州地區在政治、經濟上的聯繫,也隨交通的發達日漸頻繁;對外聯絡的加強,海上道路的打通,開闢了中國南方與印度乃至羅馬的海航線;外來僧人以及華籍信眾在南方的影響,使佛教從海上入中國成為可能。

宋元時期佛儒交融思想探微
22/02/2012 07:35 (GMT+7)
中國佛教隋唐之後,出現了一種交融匯合的趨勢。這種融匯不僅表現佛教內部各宗各派之間的相互滲透,而且表現為融攝儒、道二教的思想。
佛教對中日文化影響之比較
15/02/2012 07:36 (GMT+7)
佛教傳入日本後,始將中國大陸文化根植在日本,促成日本「大化革新」,繼而發展成「律令國家」。所以,佛教對日本之影響是根本的。

俄藏義淨《西方記》殘卷研究
05/02/2012 07:53 (GMT+7)
從與保存下來的有關印度方面的遊記著作比較,沒有與之相吻合的,所以完全可以肯定,這是一篇失傳的關於印度史地勝跡記載的遊記著作,對研究印度歷史地理有非常高的價值。
佛教最初傳入吐蕃之探討
31/01/2012 08:04 (GMT+7)
關於佛教最初傳入吐蕃的問題,特別在時間上迄今仍存在異議。為此,本文主要依據筆者已搜集到的第一手藏文資料,僅對佛教最初傳入吐蕃的過程作了比較全面的論述。

千年論辯——古因明之軌跡
23/01/2012 06:31 (GMT+7)
印度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在西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有了人類文明(現在考古學家發現了西元前2300年前薩爾貢時期的印章),但因為具體史料的缺乏,現在我們只能從西元前1500年前的吠陀時代說起。
《宋史.藝文志》釋氏別集、總集考
13/01/2012 08:20 (GMT+7)
《四庫全書總目》「崇文總目」提要批評《宋史.藝文志》云:「厥後托克托等作《宋史.藝文志》,紕漏顛倒,瑕隙百出,于諸史志中,最為叢脞。」[1]而僧人之作,向不為人所重,故其記載甚簡,而時有差謬。職是之故,筆者考稽歷代經籍簿錄,參以佛史僧傳,對此類詩文集之存佚流傳、卷數分合、著者生平作進一步之考察。[2]

佛教傳俄尋蹤
02/01/2012 06:32 (GMT+7)
俄羅斯立國較晚,西元九世紀末才形成為早期的封建國家。國名非為「俄羅斯」,而是「基輔羅斯」,或稱「古羅斯」。至十六世紀初伊凡三世當政(一四六二-一五○五)時才正式更名為「俄羅斯」。古羅斯本來是個多神教的國家,十世紀中葉東正教開始由拜占廷傳入,西元九八八年,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定為古羅斯國的國教。
李唐名相姚崇與佛教
27/12/2011 07:02 (GMT+7)
眾所周知:李唐開元之治的名相姚崇與宋璟,嘗經世人比為貞觀之治的名相房玄齡與杜如晦。同時,依據我國「正史」的有關記述,國人嘗亦特將姚崇喻為李唐「抑佛」、「排佛」、「辟佛」、「反佛」、「毀佛」的「士大夫」之一。

明末清初閩台佛教的互動
13/12/2011 07:16 (GMT+7)
此論乃發表於《中華佛學學報》第八期拙作「台灣佛教史前期」的續文,由「其宗派多傳自福建,衣缽實授自黃檗」為引文,探討台南黃檗寺的興亡與政界軍事的關係,並將觸角延伸到閩台佛教交流的福建叢林,如(一)福清黃檗寺,(二)怡山長慶院──西禪,(三)鼓山湧泉寺。
吳越諸王(893-978)與佛教
10/12/2011 06:54 (GMT+7)
中國從唐朝衰亡,到宋朝未興前之間,大約動盪了一個世紀,吳越國(893-978)就是在這艱難之處境中求安定與發展。近期間,學者對於宋朝佛教研究越深,就越肯定吳越對延續佛教在宋朝之發展的貢獻。

佛教在蒙古
26/11/2011 05:39 (GMT+7)
蒙古佛教的流傳有兩個路線,一為漢地的佛教,二為土番的佛教,尤其是忽必烈奉蒙哥可汗之命,遠征大理遇到八思巴喇嘛之後,始正式歸依佛法,令天下崇奉佛教。問題是:從一三六八年,至一五七八年,大約二百一十年間,佛教幾乎絕跡,本文對此提出了極為正確的答案。本文敘至一九四九年變色之後的蒙古佛教,內容中肯,實為不可多得的蒙古佛教簡史。
朱熹排佛與參究中和的經過
13/11/2011 07:13 (GMT+7)
 朱熹早年出入釋、老,至三十歲左右始歸返儒學,再經過十餘年的探索,於四十歲時完成「中和新說」始確立他自己的儒學體系。朱熹參究「中和」的過程,幾經曲折,故每引發學者的研究興趣。

北魏都城與佛教
03/11/2011 05:23 (GMT+7)
北魏是我國佛教發展的繁榮時期,佛教的影響也滲透到了城市制度之中,使城市制度與佛教文化之間產生了廣泛的聯繫。這種相互的聯繫和滲透一方面促進了城市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佛教的廣泛傳播。
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
21/10/2011 07:03 (GMT+7)
臺灣的佛教史走到二十世紀末葉時,尼僧在臺灣社會無論是推動教育、慈善、環保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這是因為尼僧的教育、素養的水準,均達到社會要求的標準。然而如此的水準,固然是奠立在臺灣當前的教育普及上,但亦不得忽視其歷史背景。

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16/10/2011 06:38 (GMT+7)
在佛教的經典中,「涅槃類」的經典可以分作大乘的《涅槃經》和小乘的《涅槃經》兩大類。對大乘佛教尤其是中國的大乘佛教來說,大乘《大般涅槃經》一直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本文介紹了本世紀初在日本和新疆發現的梵文殘本的情況,並將梵本的部分殘文與北涼曇無讖及東晉法顯所翻譯的兩種漢譯本進行對照,分析其中的異同,得到的結論是:
日本曹洞宗與台灣佛教僧侶的互動
18/09/2011 06:51 (GMT+7)
曹洞宗僧侶來台布教的初期,與台灣佛教寺院締結了本末的關係,因此能有效地使用當地的佛教資源。之後,雖因政府政策的調整,曹洞宗與台灣寺廟的本末關係產生了變化,但卻也促使曹洞宗僧侶在台開始覓地建寺,開拓自己的資源。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