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現實利益
26/12/2015 06:45 (GMT+7)
 就修行人來說,四威儀能體現出他在禪修方面的基本進展。四威儀不到位,禪修肯定不到位。所謂四威儀,是指在日常行、立、坐、臥中有個好的行為習慣與風範。如古德所說的: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禪修的主要障礙
24/12/2015 17:33 (GMT+7)
禪修的障礙可以分為外部與內在兩大類。外部的主要障礙有不適宜的住所、不得當的飲食、不增上的親友、煩心的事務、缺少禪修指導老師等,內在的主要障礙有強烈的貪欲、持續的不滿、睡眠困難及不良習慣、身體疾病及精神創傷、對三寶心存懷疑等。下文就這些禪修障礙做些說明,並試著分析如何消除這些障礙。

禪定之種類
22/12/2015 06:32 (GMT+7)
這裡應《法音》編輯部之約,以《瑜伽師地論》(以下簡稱《瑜伽》,彌勒菩薩造,玄奘三藏譯。臺灣佛陀教育基金會根據1917年9月南京金陵刻經處刻本製版,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重印)等教典為依據,對通於世出世間、大小乘禪法的基本內容、方式方法、修學歷程作系列介紹,以饗讀者。先說禪定的種類。禪定的種類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歸納為四類,即靜慮、解脫、等持、等至。
百喻故事廣釋
11/12/2015 06:52 (GMT+7)
佛經有一部百喻經,皆說譬喻的故事,其意義甚深。若是沒有把它解釋,即和一般故事一樣,沒有什麼意義。若是從其中意義闡揚,或廣為發揮其意義。即其意味無窮。本書雖說廣釋,其實還是解釋一點點而已。佛經一字一句其意都無窮無盡,何況一箇故事。

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
04/12/2015 06:35 (GMT+7)
本書可以作為讀者們自學之用,也可作為教學講授之用,唯亦須付出一點耐心,先看目次,次閱已經我分段標點的原著《教觀綱宗》,再看我的語譯以及註釋,在有附圖之處,宜文圖對照著讀,始可一目瞭然。看完了第一遍,宜連續再看兩遍,便能將天台學的教觀綱格及其內涵,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認識。
佛教的聖物——舍利
04/12/2015 06:14 (GMT+7)
舍利是梵文(印度古典語)Sarira的音譯,意為骨身或靈骨。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僧圓寂後遺留下來的身骨、頭髮或遺體火化時結成的珠狀結晶體,它作為佛教的聖物而受到尊崇。

禪淨何爭
27/11/2015 09:46 (GMT+7)
我認為宗下有淺有深,顯教密教有頓漸有邪正,念佛也一樣。禪之深淺,區別起來就多了:凡夫、外道、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禪。中國禪宗的禪,是上上乘禪,不同於以上所舉的禪。但末世行人參禪,確實有走錯路的,無怪有永明〈四料簡〉中之所責。  
惠能的般若中觀思想淺析
25/11/2015 06:44 (GMT+7)
眾所周知,根據《壇經》中的記載,六祖惠能最初因聽聞《金剛經》而心有所悟,遂前往黃梅求法。後來五祖為惠能密付心法,也是為他講說《金剛經》,使他“言下大悟”。因此,在惠能的禪法中,般若思想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戒律中對病與死的規定
16/11/2015 06:16 (GMT+7)
病與死是人生的兩件大事,誰也無法避免。尤其是出家人,遠離了家庭和眷屬,倘若道業未成,煩惱尚在,一旦疾病纏身,更顯得孤苦零丁。這時就需要大眾的關心,需要集體的説明。
戒隨念
13/11/2015 06:54 (GMT+7)
 (戒隨念的修法及功德)如是以不毀等的德而隨念於自己的戒,那時則無被念所纏之,無瞠及無癡所纏之心,而他的心只是緣於戒而正直的。

戒律與佛教未來
11/11/2015 05:56 (GMT+7)
在各項“久住正法”的遺教中,本文從戒律角度探討其對佛教法運隆替的影響 ,以立足當今漢傳佛教回顧過去史實和前瞻未來發展,思考戒律對僧伽的重要性。
受戒、舍戒及其他
09/11/2015 07:48 (GMT+7)
本文將受戒要領及具戒者的有關事項,分受戒、舍戒、戒牒、燒香疤四項進行說明,供諸位大德參考。

斷除四煩惱
06/11/2015 06:55 (GMT+7)
學佛之前,先學修養——
十大願王淺說
04/11/2015 06:41 (GMT+7)
華嚴著重修因,因圓果自滿,因屬菩薩,所以華嚴海會各位菩薩皆說各證如來一德,世尊默然允可,唯普賢菩薩萬行已圓,全彰如來果德,世尊微笑。

傳心法要
03/11/2015 06:41 (GMT+7)
師謂休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楞嚴經之殊勝
30/10/2015 06:37 (GMT+7)
據歷史記載:中國隋朝天臺宗智者大師,研究《法華經》,發明三止三觀後,有一位梵僧對他說,其理論與《楞嚴經》頗相似,大師聞說,就希望有機會閱讀此經,特別在天臺山建築一座拜經台,天天向西方禮拜,拜了十八年,求此經早日傳譯中國,可惜直至圓寂,仍然無法得 償所願。  

真我與禪定
26/10/2015 06:38 (GMT+7)
不少人修學佛法雖深,但卻忽略了真正的自己,什麼是真正的自己,就是摩訶般若——(麻哈巴尼亞)又叫自性、本心,或說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
五戒八戒學處
23/10/2015 06:41 (GMT+7)
在《大般若經》上面就說到:「三十二相無別因,皆由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能得野干之身,況復佛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佛的應化身是具足三十二種殊勝的容貌,以及微妙的形相。佛的這三十二大丈夫相,每一相都要經過百福的莊嚴。

五戒心法
21/10/2015 06:49 (GMT+7)
殺、盜、婬、妄、酒五戒。其應戒之理由,及心戒之方法,已如上述。然何由能使了解此諸戒者,操持不捨,得戒行精純乎?夫孔教修身,最貴三省;摩西十誡,亦重禱祈。良以不默印則入心不深,不時習則所持易失。
頓悟本心
16/10/2015 06:09 (GMT+7)
佛的教法是法法道同,是以,唯佛與佛的知見能夠一致。至於十地以下的菩薩、小乘聲聞,看法都不同。在這種狀況下,最重要的是,開展我們的心性。我深深體悟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