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往生須破三疑闖四關
14/10/2015 06:44 (GMT+7)
四、念佛本求往生,有病反又惜死,祈求鬼神保佑:此關皆為不明教理,信心不堅。要知人之壽命長短,皆係前生業報,自作自受,因果不爽,佛尚不能強為主宰,何況其他鬼神?
摩訶般若的要義與入門
12/10/2015 06:34 (GMT+7)
八正道的起點和最高點就是摩訶般若   佛陀強調八正道,就是說:人要想「成熟眾生,莊嚴佛土」,也就是說要實現大同世界的話,就必須每個人都要保持正見。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
09/10/2015 06:36 (GMT+7)
一千多年以來,《楞嚴經》在東亞大乘佛教國家評價極高。本經在中國,與《法華經》、《華嚴經》,及《大般若經》齊名,同受重視,廣泛流通,並得朝廷的支持。  本經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之一,即在於經中最後部份:即本書所講解的,由五蘊所生的五十種陰魔的境界。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講義
09/10/2015 06:24 (GMT+7)
此大勢至菩薩圓通於楞嚴經卷五佛敕二十五聖各說最初以何方便得證圓通諸聖自述於根塵識及十二處十八界各各得益不一今當第二十四勢至根大菩薩德號大勢至者。其義有二。一約心。智慧力大。自能斷惑證真。亦使眾生。生智破著。斷惑證真。二約身。神力大。

藥師經提要
05/10/2015 06:34 (GMT+7)
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名號來源,是以能拔除生死之病名為藥師,能照度三有之黑闇,故名琉璃光。現身為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領導者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大菩薩等眷屬,化導眾生。
大悲咒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
02/10/2015 06:29 (GMT+7)
大悲咒的世間利益:世間利益共分九項: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添足
30/09/2015 06:43 (GMT+7)
心經。發揮三世諸佛所證之菩提涅槃。一切眾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方如來度生之要道。凡百行人作佛之良謨。文簡而義豐。詞約而理著。普令上中下根。同得一超直入如來地。于諸經中。最為第一。雖只二百六十字。而六百卷大般若甚深義理。包括罄盡。
正法的代表
29/09/2015 18:29 (GMT+7)
一般的學者說:《楞嚴經》是假的,不是佛說的,又有什麼考證,又有什麼地方記載。這都是他怕《楞嚴經》,沒有辦法來應付《楞嚴經》這個道理。《楞嚴經》中他們所最怕的,就是〈四種清淨明誨〉。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義
23/09/2015 06:42 (GMT+7)
淨土法門,自古迄今,著述甚多;各闡其美,堆積如山,不可勝數。若欲求其最圓頓直捷、簡便易修、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者,莫過於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
妄語戒之戒相及其受持
21/09/2015 06:32 (GMT+7)
我們知道,佛陀在種種不同的因緣下,依據眾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但佛教戒律並不是機械的教條,而是生活化的、理性的,正如聖嚴法師所說:”從原則上說,佛教並沒有甚麼教條,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戒律。

參學正眼
21/09/2015 06:29 (GMT+7)
佛經上說的本心,是指無念心體。心的本體,原本無念;嬰兒有念嗎?念是以後累積的。所以真正高明的大智慧者,只消趙州說個庭前柏樹子,理合當下澈了。如果像僧問大梅:什麼是祖師西來意?大梅說:祖師無意。試問你怎麼悟?你就悟不了啦!
漫談僧食
11/09/2015 07:02 (GMT+7)
經云:一切有情皆依食住1。作為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戒律對食物也有明確規定。《四分律》比丘戒相中,關於食或涉及食的戒條達45項之多。

“梵我一如”的演繹及其意義
07/09/2015 06:37 (GMT+7)
 本文試圖把“梵”和“我”以及“梵我一如”的思想概念,依吠陀、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各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簡述其內容,從中探討“梵”這一哲學概念在各個時期的含義及其演繹情況、“我”在哲學史上的發展過程,古印度思想家們如何闡述“梵我一如”的?
《解深密經》與唯識思想
28/08/2015 06:41 (GMT+7)
唯識宗的依據經典有六經十一論,《解深密經》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典籍之一。在唯識學創立過程中,許多核心理論都淵源於此,所以說,《解深密經》是學習唯識宗的必讀經典。

《辨中邊論》述義
26/08/2015 06:46 (GMT+7)
《辨中邊論》三卷,是彌勒五大論典之一。本論包含頌文與長行兩部分。頌文為彌勒菩薩造,長行由世親菩薩釋。
緣起性空與唯識無境
24/08/2015 19:40 (GMT+7)
佛陀入滅約三四百年之後,大乘佛教逐漸興起。首先是般若一類的經典與思想被弘揚開來,般若的主要思想就是“緣起性空”。

《六祖壇經》的淨土思想
——略論西方淨土的方位
14/08/2015 06:59 (GMT+7)
 《六祖壇經》中,慧能大師主張修行人首要的任務就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開發自身所具的般若智慧。提倡萬法不離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鼓勵自覺自證,反對心外求法。
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十四講)
12/08/2015 06:29 (GMT+7)
最後這一個講表是總結,勸勉諸位。「吾人應有之警覺」,真的要警覺,警覺就是善根、就是福德。今天在台灣,佛教的因緣不缺乏,缺乏的是善根、福德。如果真正有善根、福德,接觸這個因緣,這一生一定是圓滿成就。

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十三講)
10/08/2015 06:47 (GMT+7)
在大乘法裡,禪是捷徑,比禪還要近、還要穩當,那就是念佛法門這一條路。在這一條路裡修成就的人非常多,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看過很多,近代學佛人往生的例子也不少,可見得這個法門實在可靠。
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十二講)
07/08/2015 06:40 (GMT+7)
這一講是大乘佛法。大乘包括的範圍非常廣大,歸納修學的綱領就是「六度」。為什麼要歸納這六條?實在說,所謂佛法是建立在相對的基礎上,也就是眾生有病,佛法就好比是藥物一樣,眾生沒有病,也就沒有佛法,因此,「法」不可以執著。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