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論自力與他力的融合
27/05/2016 07:01 (GMT+7)
學佛修行有兩大途徑:一曰自力,一曰他力。有人重視自力,有人強調他力的作用。然而學佛究竟依自力,或依他力,抑或依自力與他力融合更為殊勝呢?本文想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論佛教人天乘善法與孔子的儒家道德思想之差異
25/05/2016 07:20 (GMT+7)
在西元前五世紀左右,世界的東方幾乎同時升起了兩顆燦爛的巨星,那就是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和中國儒家的奠基者孔子。他們所創立的兩大思想體系——佛教和儒學,對整個東方文明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論佛教的中道思想
23/05/2016 07:07 (GMT+7)
說到“中道”,會讓人產生很多聯想。在政治上,我黨走過左傾、右傾的歷程,結果哪一種極端都使我黨蒙受重大損失;在當代商品經濟時期,尤其要把握市場動態,任何違背價值規律的生產必將受到懲罰;現在的教育界也存在著知識和能力兩個培養極端的問題;
定心之法
20/05/2016 07:32 (GMT+7)
以甚麽方法來定心或令心得定?對此,早期漢譯的《修行道地經》、《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五門禪經要用法》、《達摩多羅禪經》、《治禪病秘要法》等佛典中介紹的不少。其中常見的方法有五種。
十小咒概說--藥師灌頂真言
18/05/2016 07:10 (GMT+7)
灌頂真言是由藥師佛頂上放光所宣說,我們念此咒可獲利益、得智慧、消業障,並得無邊之功德。藥師佛入三摩地,由肉髻中放光演說的,稱之為「除滅一切眾生苦惱」,大光明普照至一切眾生受苦之處,讓眾生所有病苦、痛苦全部消減,所以此咒最大用途是消除病苦、延壽,故又稱消災除病神咒。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事師之道
16/05/2016 07:23 (GMT+7)
在事師之道上,現今佛教的三大體系南傳佛教.藏傳.漢傳佛教,持有不同的觀點。在南傳中傳統上一般是"以法為師"。在漢傳大乘佛教中特別注重戒律:修學的準繩是:"以戒為師"。而在藏傳佛教中則不然,它認為一切的教授來自上師的教導。
《菩提道次第廣論》探源
11/05/2016 08:48 (GMT+7)
宗喀吧大師建立黃教的綱領性文獻,即是《菩提道次第論》{1}·(以下簡稱《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其中又以《廣論》最為重要,它以三士道(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建構起佛教的完整體系,以出離心、菩提心、清淨見(應成中觀見)作為佛法之中心,並安立相應的修學次第。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
09/05/2016 07:14 (GMT+7)
宗喀巴大師遙接阿底峽尊者的衣缽,特別提倡清淨戒律,革治流弊,西藏佛教由此大為改觀。他終其一生,將無量眾生安住在菩提道上。他所開創的格魯派至今為我國藏地的一大教派,而他則被尊為“第二佛”。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之一
29/04/2016 07:24 (GMT+7)
觀世音菩薩是最勤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不願意休息的菩薩。他願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的菩薩。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
27/04/2016 07:32 (GMT+7)
“因果律”(Causality或Causal principle)並不是佛家所單獨具有,在西方哲學或科學(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裡面,就常常會提到或討論“因果律”的各項理則。
實在與知識
25/04/2016 07:20 (GMT+7)
人的一切成功的作為必然由正確的知識作前導,我們就必須探求知識(注1)。透過這種瞭解,法稱(Dharmakirti)就界定了其工作的範圍與目的(注2)。人類的諸種目的要麽是積極性的或者是消極性的,(注3)要麽是可取的或者是不可取的。
漢傳佛教的反思
22/04/2016 07:30 (GMT+7)
在中國文化史上,雖有先秦的諸子百家,但漢魏以來活躍於社會的主要是儒釋道三家。其中,唯有佛教屬外來文化。但它在中國流傳的兩千多年中,和傳統文化水乳交織,並以其豐厚的思想義理深深影響著國人,與源自本土的儒、道二教呈鼎立之勢,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淨土思想略述
20/04/2016 08:01 (GMT+7)
佛經將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稱為娑婆世界。娑婆者堪忍之意,謂此世界貪嗔癡慢,穢惡不淨,八苦交煎,而眾生猶能忍受,不思出離,故名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作獅子吼,說法四十九年,創立佛教,目的無非化導眾生,離此穢土而生淨土。
關於有情中陰身的省思
18/04/2016 18:38 (GMT+7)
中陰身,通常是指人或其它有情從死亡到轉生之間的一段短暫的過渡生命狀態。然而,關於中陰身有無的問題,南北傳佛教有著不同的看法。
淺釋密宗的“即身成佛”理論
25/03/2016 06:21 (GMT+7)
“即身成佛”是密宗極為殊勝的妙果。它的獲得,需要具足戒定慧三學、聞思修三慧、和信願行三資糧。而現在一般人,要麼不信能夠即身成佛,要麼貪神通、求利養,連基本的資糧道尚未起修,就奢談證果,自誤誤人,非常可惜。目前,弄清這一問題已是當務之急。
《成佛之道》與《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比觀
23/03/2016 07:34 (GMT+7)
《廣論》與《成佛》有許多相同之處,但同中也有異,本文試對此略加說明,以使對二論有興趣者,可根據自已的需要側重閱讀,也請同仁批評指正。
佛典中“唯”的二類否定意義對中國佛學研究的提示
21/03/2016 06:49 (GMT+7)
談起佛典中有關“唯”的用例,很容易令人聯想起“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教名言。所謂“唯心”、“唯識”我們也立刻想起大乘唯識宗“唯識無境”的主張,亦就是否定“外境”之義。可是,佛典中有關“唯”的用法是否只是“唯心”、“唯識”之專利品?
印度中觀學的四句邏輯
18/03/2016 07:21 (GMT+7)
本文主要研究印度早期中觀學的四句及其否定的意義與作用。作者以為,四句是辯證的性格,被視為到真理的途徑,或有關真理的體認,它有兩方面的作用:教育眾生的作用與區分不同層面真理的作用。
佛教的根本思想
16/03/2016 17:31 (GMT+7)
我們普通所說的“生命”,從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有著生命,也就是活著,這是從自然方面所說的肉體上的生命。這是眼所能見的生命。但是能使我們作為人而生存,使每個人能生存的原因,它的起源,則是眼所見不到的。
入決定勝
04/03/2016 07:11 (GMT+7)
《雜阿含經‧尊者難陀為五百比丘尼說法》為什麼要學習這部經?有很多佛教徒不知如何修止觀,而此經對於如何修無我觀,說得很詳細。修無我觀這件事,大、小乘佛法是相通的。此經雖屬小乘,但不違背大乘佛法的聖道。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道前基礎與佛法修行 ——略論修行中的幾個心理障礙及其對治
(26/02/16)
道安與佛教的中國化
(24/02/16)
菩提心與空性見
(22/02/16)
藥師佛文化與人間佛教思想(摘選)
(20/02/16)
藥師佛信仰的生死轉換
(18/02/16)
從藥師如來s的本願探討理想社會的建設
(16/02/16)
說“和光接物”
(29/01/16)
略論佛教對儒家倫理思想的挑戰及儒佛論爭 ——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例
(27/01/16)
略論唯識學的思想源流與發展演變
(25/01/16)
淺談中觀思想與淨土的修學
(24/01/16)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