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佛教業報論
25/07/2016 06:51 (GMT+7)
有了人生世界的存在,就會有行為的存在,有了行為的存在,也就會有行為的力量存在。這種行為的力量,就是宇宙萬物得以生起的主要因素,所以佛教不主張造物主創造萬物,而主張業力感召世界。
真理與謬論——《辨中邊論》探微
22/07/2016 07:14 (GMT+7)
從《辨中邊論》的名稱,便能瞭解此論的宗旨。辨為辨析,中是中道,邊是邊見。也就是說,本論是説明我們認識:何為中道,何為邊見。
《攝大乘論》發微
22/07/2016 07:04 (GMT+7)
空宗的《般若經》,龍樹得自龍宮;有宗的《瑜伽師地論》,為彌勒下臨人間而說。以常情觀之,似乎有點離奇,故很多學者認為是神話。其實,從宗教修持的經驗看,無著上升兜率或彌勒下臨人間,並非不可能。一個禪修有成就的人,可以做到常人所不能做的事。再者,上升兜率天的例子也非無著一人。
論聲明與修行的關係--佛教音樂之道
20/07/2016 07:14 (GMT+7)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藝。道無藝不顯,藝無道不明。佛教音樂亦然。佛教之樂道大都與修證有關,佛教把通聲音與明中陰視為小悟。實際上真通聲音實相,即可證悟大覺。
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
18/07/2016 06:26 (GMT+7)
在近代佛教史上,太虛大師以唯識大家著稱於世。他出家不久,便從道價老法師學《相宗八要》。隨後,專研《楞伽》、《深密》、《瑜伽》、《攝論》、《成唯識論》等,尤對《成唯識論述記》、《法苑義林唯識章》用力最多,歷時兩年之久。
佛教道德面面觀 ——印順法師《佛法概論》之道德行為的思考
14/07/2016 18:24 (GMT+7)
佛教道德不同于一般道德,它是建立在因緣因果的基礎上,雖然表現了一般道德合法合理的思想與內容,但更重要的是以思想的創覺性與內容的圓融性超越了一般道德,從而達到自我解脫與正覺涅槃的目的。
佛教生死觀
13/07/2016 06:38 (GMT+7)
生與死,具有極大的束縛性。我們現在無法知道生與死的來源和去處,這就使我們局限在短暫的人生中思索。離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對於過去和未來,都毫無知曉,毫無把握,最多也只是留下一些模糊的記憶,卻無法重現它們的真實面目。
佛教的生命觀
11/07/2016 06:55 (GMT+7)
我們普通所說的"生命",從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有著生命,也就是活著。這是從自然方面所說的肉體上的生命,這是眼所能見的生命。但是能使我們作為人而生存,使每個人能生存的原因,它的起源,則是眼所見不到的。
華嚴經要解
01/07/2016 07:20 (GMT+7)
此經所詮。以毗盧法身為體。以文殊妙智為用。依智斷習。則普賢妙行為因。習盡智圓。則補處彌勒為果。一藏體要。不離此四。故以毗盧為教主。所以立體也。以文殊為信首。所以起用也。以普賢發行。所以示因也。自十信而始。五位而終。乃見彌勒。所以示果也。然體用因果。必依毗盧文殊普賢彌勒。何也。
淨土釋疑新論
29/06/2016 07:18 (GMT+7)
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徹悟禪師,嘗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淨土一門,信尤為要。」為什麼信心這樣重要呢?佛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若無信心之人,即為「一闡提」(久缺善根,無法勸導)。
佛說當來變經講記
27/06/2016 07:15 (GMT+7)
本經經題是《佛說當來變經》,簡單的解釋:「當來」指我們現代;「變」是變化的意思,是講現代人心變化、世界變化,連佛教也起了變化。至於變化之後,是好還是壞?修行的人,又該如何成就自己的道業?本經正是講我們切身的問題。
《維摩詰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
24/06/2016 07:32 (GMT+7)
本文試從兩個方面分析《維摩詰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第一、《維摩詰經》是怎麼說的人間佛教思想;第二、《維摩詰經》中人間佛教思想的現代啟示。
慈悲與愛的比較研究
22/06/2016 07:27 (GMT+7)
一提到愛,在世人心中就會引發一種溫暖的、充滿激情的甚至神聖的感受,並很自然地將它與愛情、友愛、母愛、仁愛、博愛等詞聯繫起來。這是因為愛是一種凡人皆具的自然情感,是生命的源泉和動力,是組成家庭乃至社會的情感基礎。
從佛教的宗教本質看佛教的社會功能
19/06/2016 19:11 (GMT+7)
要討論佛教的社會功能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佛教是什麼?也就是說,佛教的本質特徵是什麼?對此,在我國有三種說法甚為流行:一是說佛教是封建迷信;二是說佛教是文化;三是說佛教是教育。
略論南北宗禪的對立
17/06/2016 07:11 (GMT+7)
南北宗禪雖然是以地域為標準劃分出來的,但是二者在方法與實際上、思想與理論上都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本文便擬從歷史淵源、修證法門、思想實質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南北宗禪的對立。
藥師法門與現實人生
15/06/2016 07:08 (GMT+7)
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為改變人們這種錯誤認識,曾大力提倡人間佛教,並親自講解過《藥師經》,認為可以依藥師法門創建人間淨土。所以說,藥師法門的弘揚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文殊菩薩妙吉祥
13/06/2016 07:34 (GMT+7)
其實這一尊菩薩,已經不是菩薩了;是什麼?是佛。在過去世他已成佛,叫龍種上尊王佛。那麼過去世他成佛了,現在成沒成佛?現在也已經成佛了。現在成佛叫什麼呢?叫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其國土在北方的歡喜世界,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摩尼寶積佛。
淺談正念與四念處
02/06/2016 07:24 (GMT+7)
本文根據南傳長部經第二十二經――《大念處經》(亦名《四念處》),對四念處的具體內容作了較為系統的分析與闡述,並含有某些個人在修學上的體驗與感想,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與幫助。
淺談佛教中道的人生觀
01/06/2016 07:19 (GMT+7)
中道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理論,它的含義很廣、很深,在此無法一一闡述。但作為一種人生觀,中道指的是遠離對任何二元對立兩邊的執著,是一種不走極端、不偏不倚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種中道的人生觀,不論是對於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都是極為重要的。
略述中國佛教禪淨雙修思想的發展
30/05/2016 07:16 (GMT+7)
兩家的路子似乎是南轅北轍,風格迥然相異,似難兼修或融通。兩家人中,互相是非,尤禪宗人低貶淨土,不乏其徒。但是若深入兩宗的高層次裡面,則可見在理論和修持方法上,兩家不但可以融通,而且禪宗人兼修淨土,我們通過對中國佛教史上禪淨二宗關係的考察,發現大有人在。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論自力與他力的融合
(27/05/16)
論佛教人天乘善法與孔子的儒家道德思想之差異
(25/05/16)
論佛教的中道思想
(23/05/16)
定心之法
(20/05/16)
十小咒概說--藥師灌頂真言
(18/05/16)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事師之道
(16/05/16)
《菩提道次第廣論》探源
(11/05/16)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
(09/05/16)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之一
(29/04/16)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
(27/04/16)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