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基礎
30/12/2016 06:57 (GMT+7)
讀者將從本書看到這演講是針對在家聽眾,對他們而言,微妙的內觀禪修是全新的知識,因此,法師用很大的苦心把它講得白話、易懂、直接,導引聽眾由分別止禪和內觀禪(vipassana,毗婆捨那)的簡單階段帶到深奧的法義,像實相與概念、思想的剎那和意識的流程、心的培育和體證涅槃進階。
全然接受:18個放下憂慮的禪修練習
17/12/2016 17:46 (GMT+7)
 作者塔拉•布萊克擁有擔任禪修老師和心理治療師20年的豐富經驗,在本書中對許多學生、客戶的案例做了詳實的分析與闡釋,為我們提供系統化的實修方法,告訴我們如何轉化悲傷情緒並重獲完整的人格。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25/11/2016 06:28 (GMT+7)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然就會有情緒。我們也大都體會過控制不住情緒,反被情緒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為一時情緒衝動而犯了錯,事後卻又懊悔不已。
尋找苦難的淨土
04/11/2016 06:22 (GMT+7)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當時,舍利弗便對佛陀的佛土生起懷疑,佛陀回答了舍利弗的疑問,說:“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佛陀以足指按地,頓時三千大千世界便成清淨國土。  

找回自己
30/09/2016 06:39 (GMT+7)
 《找回自己》是聖嚴法師又一本貼近現代人心靈的著作,全書共分四大部分,分別為:「掌握人生方向盤」、「不被自己框住」、「回歸內在的聲音」以及「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09/07/2016 06:31 (GMT+7)
「心靈環保」的名詞,雖是新創,它的根源,則是《維摩經》所說的「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華嚴經》說的「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又說「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似此觀點,已告訴了我們,只要人心染惡,人間社會即會出現災難連連,如果人心淨善,人間社會即是康樂境界。

不要自己咒自己&吸引力法則
20/05/2016 07:35 (GMT+7)
當我開始相信「吸引力法則」──正面思考可以雙喜臨門,負面思考就禍不單行的原理,我開始觀察身邊的人,特別是一些莫非定律的死忠信仰者:
修好這顆心
15/04/2016 07:05 (GMT+7)
在無邊無涯的時間空間中,人常常會有無力感和迷茫感,有時感到人如微塵,什麼也無法把握;有時又覺得頭頂空間太小,無法容納沖天之志。 所以,英國詩人布萊克說,手掌盛住無限,剎那便是永劫! 他又說,在荒原的盡頭,手指可以觸天。

心靈環保
13/04/2016 06:22 (GMT+7)
如果說生態保護是今天整個社會的當務之急,那麼,心靈環保的提倡也有著同樣迫切的需要。因為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們的人生幸福,更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生態環境的平衡,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 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內在的心靈?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了解痛苦與駕馭心念
11/04/2016 06:31 (GMT+7)
  我們必須清楚明白佛法的目的是什麽,這很重要。我們為何要禪修?為何要走修行的道路,或是過宗教生活?我們所做的這些努力,一定要和平日的活動有所不同,否則,我們就不需要做這些辛苦事了。

心靈之窗
18/03/2016 07:28 (GMT+7)
本書分五個篇章,但歸納起來無非是要認識心靈、契合真心——人都有清凈的本性,只是常常被煩惱與社會中的複雜誘因所蒙蔽。透過一篇篇真情至性的短文,可以讓我們反觀自照,重新認識原來的自我。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26/02/2016 06:16 (GMT+7)
這本新書討論人類古老的問題,也針對現今的現象加以探討,但是初衷仍然不變,那便是表達出一個人如何透過適切的信仰而活得歡喜自在。我想以實際的及本人的觀點來討論問題,因此,引用許多文句、軼事、趣聞、寓言故事等,來說明一個有智慧的人是如何超越時空看待生命。

情感與想像
16/02/2016 18:40 (GMT+7)
佛教認為在人的第八識(即阿賴耶識)(佛教把人的認識分為8種:眼識、耳識、鼻識、身識、舌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第8識阿賴耶識,又稱藏識、種子識等),潛藏著一些由深層欲望、情感與表像互滲後所建立起來的意象。
佛療六法
09/12/2015 06:30 (GMT+7)
佛家的心理治療,可以歸納為六種: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六篇 明唯識位.唯識五位修行)
07/12/2015 08:15 (GMT+7)
有問曰:如是所成的唯識相、性,在五乘不同的種性中,都是那些種性的人,經過幾層階位,才能悟入呢?答曰:具有大乘二種種性的人,大略經過五層階位可以漸次悟入。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五篇 廣釋所變 釋違理難 釋違教難 唯識實性)
04/12/2015 06:20 (GMT+7)
怎樣知道依識所變的假我假法,不是另外實有的東西呢?三十頌的頌文答曰:「是諸識所變,分別所分別,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意思是說:世間萬法,都是由八識的自體分,轉變出來能分別的見分,和所分別的相分。由此見、相二分的原故,而有所謂宇宙人生。由此可知,所謂我相、法相,都是假有不實,因為這一切都是睢識所變的。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四篇 了境能變識詮解)
02/12/2015 07:12 (GMT+7)
前面講完了第二能變的第七末那識,那麼第三能變的前六識,它的義相又是怎麼樣呢?《唯識三十頌》頌文曰:「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了境為性相,善不善俱非。」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三篇 思量能變識詮釋)
30/11/2015 06:21 (GMT+7)
前面已經講完初能變識的第八識之相,往下應講第二能變的第七識之相了。第二能變又稱思量能變,即是第七末那識之變,此思量能變的相狀如何?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二篇 異熟能變識詮釋)
27/11/2015 09:50 (GMT+7)
(本篇頌文: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唯捨受,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恆轉如瀑流,阿羅漢位捨。)  
簡明成唯識論白話講記
(第一篇 釋歸敬頌 釋難破執 標宗歸識 彰能變體)
25/11/2015 06:49 (GMT+7)
唯識經論,可說是「文如鉤鎖,義如連環」;亦可說是「字包千訓,言含萬象。」以現代人的語文訓練,不要說不了解它的意義,甚至於讀不通它的句子。特別是十卷《成唯識論》,它一方面字字珠璣,是發堀唯識妙理的寶藏;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