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願瞭解佛教怎麼辦
04/11/2013 07:50 (GMT+7)
問:人們常常將佛當做神來拜,或將佛教等同于迷信,根本不願進一步瞭解,怎麼辦?
重建道德與青少年教育
30/10/2013 06:05 (GMT+7)
淨空老法師接受中國公益文化教育網站—「中華養正文化網」及「中華王逸夫網」之邀,進行了一段有關青少年教育及重建道德的專訪。內容針對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及發展,急需解決之問題及從何處著手;拯救未來世界的良方;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三)
28/10/2013 07:08 (GMT+7)
這些年,我們認真學習佛的教誨,在現實生活上得到了證明。最淺的常識,佛講的「因緣果報」,我們很冷靜、細心去觀察,確實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的果報,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能明白此理,了解事實真相,生活在世間,心情自然就穩定,所謂「心安理得」;道理明瞭之後,心就安了。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二)
26/10/2013 07:27 (GMT+7)
「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此二句將般若的義趣完全說出來了。不但我們沒來之前空空,走後空空,現前何嘗不是空空?佛說事實真相是:「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都不是實在的,都是假相,這種假相存在的時間很短,經上形容「如露如電」。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一)
25/10/2013 06:54 (GMT+7)
世間人,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求福慧,其實福慧是眾生本具的,自性中原本就具足,而且是圓滿具足。現在眾生福慧為什麼沒有了?佛告訴我們,是有兩種障礙把它障住,就是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福德,所知障智慧。
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24/10/2013 07:05 (GMT+7)
近來有一些人告訴我,員工很難帶;做老師的抱怨說學生不聽教誨;許多做父母的,也常常談到小孩不聽話。這確實是嚴重的問題,而不是一家、一個人的問題,現在幾乎是個社會問題。不僅我們的社會有這些現象存在,我們曾經走遍了許許多多國家地區,都普遍的存在了這些嚴重的問題,許許多多人都感覺得憂慮。這個問題究竟如何來解決?

圓瑛大師文集—一般性弘法
07/10/2013 07:36 (GMT+7)
問:世間諸事何以如夢?答:世間諸事,本非實有,皆因眾生迷惑夢心,妄執實有,故名不覺之眾生。如世間夢境本虛,夢中人無不妄執為實,見金錢而欲取,遇玉貌而欲戀,求升官職,求增田產,癡迷不悟,及至醒時,始識本空。人生亦復如是,一夕之夢為小夢,一生之夢為大夢,全世界乃是一個大夢場。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25/06/2013 06:14 (GMT+7)
世人誤認病者停止呼吸脈搏即是死亡,致貽害病人受極大痛苦。事實上病人氣絕之後,因心靈尚未出離,不但仍在有知覺的彌留狀態,而且這是最痛苦的時刻。因此本文提供病人臨終前後的常識,呼籲世人重視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一切要為臨終者設想,作有益於死者的施為。蓋此刻乃解脫、業縛、升、沉、苦、樂之關鍵。爰纂述此文,以倡‘慎終’也。

戒律與生活
13/06/2013 08:31 (GMT+7)
一部分人對戒律有一種恐懼心理,覺得如果受持了這些戒律,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會給工作、生活和社會應酬造成很大的不便。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由於他們對於戒律的開遮持犯沒有深入細緻的瞭解。
太虛大師的建僧思想
01/02/2013 06:46 (GMT+7)
太虛大師“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因此,建立健全的僧伽制度,舉辦完整的僧教育,培養能住持現代佛教的僧伽人才,是大師改革佛教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擬對大師有關這方面的設想和實踐活動作簡單介紹。

人生語錄--人間缺陷與社會弊病
02/11/2012 06:50 (GMT+7)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二十一世紀僧教育構想
31/08/2012 04:26 (GMT+7)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與弘揚,需要清淨的僧伽。在印度的佛陀時代,佛陀以其自身崇高的攝受力與感召力,制定僧團的律儀,通過僧團的運作與戒律的奉行對佛弟子進行培養與教育,這是佛陀對僧教育為我們所作的典範。

《佛法概論》是佛教院校必修的基礎課程
18/07/2012 19:41 (GMT+7)
 佛教教育直接關系到佛教的興衰存亡。如何培養佛教人才?如何在當今的形勢下弘揚佛法?這些一直是近年來佛教界關心的話題。
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
10/05/2012 18:06 (GMT+7)
教育是人類傳遞經驗和開展文明的方法,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教育便在人類的歷史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無住生心集
07/12/2011 05:53 (GMT+7)
真正發心學佛的人,在這個動亂的大時代之中,一定要認識清楚-佛家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我們要深深地體會這一句話,然後就曉得怎樣去用功、怎樣去修持。凡是帶不去的,決定不要掛在心上;能帶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爭,決定不能把光陰空過。什麼是能帶得去的?
二十一世紀的人生
24/11/2011 05:24 (GMT+7)
關於人生的問題:人的生命究竟是從何而來?人為甚麼有生必有死?人的生存意義,與生存目的又是甚麼?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人不知道,現代人也不知道;哲學家不知道,科學家也不知道;但,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卻知道得很清楚。

臨終關懷──談死亡教育
16/11/2011 05:22 (GMT+7)
問:何謂死亡教育?是否能為此做一定義? 答:所謂「死亡教育」,主要是以死亡為主題,幫助個人了解死亡,例如:了解死亡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對你有何影響等等。
佛教與生活
06/11/2011 07:10 (GMT+7)
「佛教」與日常生活有著不可分離的密切關係,因此,我們不可完全把它當作學問來研究。佛教是一種宗教,我們的日常生活裡不能缺少宗教,而生活須要用佛法來指導。

淺論中國求法僧俗出國前、後學習域外語文的機緣
27/10/2011 07:42 (GMT+7)
本文所論,首先是中國求法者出國前學習梵文的途徑為何?他們的語文師資,最初是來華弘法的天竺或西域僧人,後來加入了旅居中夏的印度居士,更有求法歸來的華僧和譯場中人。
清末民初廟產興學運動對近代佛教的影響
04/10/2011 05:24 (GMT+7)
自中西交通後,西方東漸,造成中國面臨「三千年來未有之變局」。鴉片戰爭後,一些有識之士,為圖富國強兵,紛紛著書立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部份身居廟堂之上的中央官吏和秉持大權的封疆大吏,亦相繼推出自強運動以回應時局的挑戰。唯自強運動在經甲午戰爭的考驗被證明是失敗的。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Xuân Nhâm Thìn
» 影音
» 圖片
» 佛學辭典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