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論文
僧肇思想之背景及其淵源
13/05/2012 06:14 (GMT+7)
僧肇為東晉高僧,亦為融會魏晉玄學與龍樹思想之佛學理論家,而成為當時最具代表性之中國佛教學者,其所以能倍受後世之敬仰,即在其以優雅之文筆,通貫儒道思想,剴切佛法精義,建構自家之理論體系,普遍影響後世佛教思想之發展,茲就魏晉玄學之衍盛與佛教思想之流佈等學術思潮,以瞭解僧肇思想之背景。
論智顗的「一念心」
12/05/2012 07:13 (GMT+7)
「一念心」是天臺宗創始人智顗佛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何為「一念心」?學界以往對它的理解有所偏失。本文從多個角度對「一念心」作了全方位的考察。
佛教與豔詩
09/05/2012 19:30 (GMT+7)
在中國文學史上,佛教文學佔有的重要地位已逐漸為學術界認識和探討。佛教文學中的僧人創作又以詩歌創作為主,它既顯示著有別於文人詩的方外之氣,同時或多或少地體現著俗世的影響。僧詩中不斷出現的豔麗之詩即是一例。僧詩中的豔詩是一種奇特的存在。
陳那唯識理論的初探––以《集量論Prama.nasamuccaya‧現量章》為中心––
08/05/2012 20:09 (GMT+7)
陳那 (Dignaaga AD.480-540) 是一位印度中期大乘佛 教論理學的代表者。由於他改革了傳統印度論理學的所謂五 階段論証程序,首創三階段的論証方法,而開啟了印度新論 理學時代的序幕。也因此,從來對於他的印象也只限於他在 論理學的成就而已。 但殊不知陳那在唯識學的貢獻也是光輝耀目的。
僧祇律在華的譯出、弘揚與潛在影響 —兼論五分律的譯出與流傳
07/05/2012 20:19 (GMT+7)
僧衹律被認為係法顯自中印攜回。後來,在南京組織譯經中心,翻譯成中文;此外,還譯有其他經典。這些律頌於西元四一八年譯成,中文定名為「摩訶僧律」。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03/05/2012 18:40 (GMT+7)
六祖惠能依據金剛般若思想,建立起完整的禪宗修證體系,其內容主要體現在《六祖壇經》中。因此,本文想依宗寶本《壇經》,談談《壇經》的般若思想。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
02/05/2012 19:43 (GMT+7)
竺道生(?——四三四),俗姓魏氏,原籍鉅鹿(河北省平鄉縣)人,而寄居彭城(江蘇省銅山縣)。大約十歲,即依名僧竺法汰出家。曾隨僧伽提婆研習有部之學,並受學鳩摩羅什深得般若之旨。本文即就佛性觀、感應觀、涅槃觀三方面,探就其思想的理論基礎。
元初臨濟僧--海雲的禪法和思想
02/05/2012 04:00 (GMT+7)
就禪宗而言,海雲代表了金、元間流行在華北的臨濟禪法。在整個佛法上,海雲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先河。而在政治方面,海雲使得元朝帝國步上「仁恕為心」的傳統的儒家政治上去。
壇經思想的源流
25/04/2012 18:51 (GMT+7)
壇經在禪宗史上是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作品,它幾乎左右了唐代以後所有的禪門思想及修持方法。非但如此,當代學人錢穆氏且將之列入當今知識份子必讀的十部中國思想名著之一,其在中國文化中所具有的要地位,亦因此而盡顯無遺。
玄奘大師與唐太宗及其政治理想探微
24/04/2012 19:20 (GMT+7)
本文討論玄奘大師和唐太宗的友誼,分析太宗晚年的宗教心理,對佛教態度的轉變,及玄奘對他的影響。玄奘大師本人,對政治沒有興趣;但他在與帝王、公候的來往中,常常牽涉到政治思想。這一事實多為學者所忽略。本文從玄奘的譯經,和他與太宗的對話等,找出他的政治理想輪廓。
大慧宗杲看話禪的疑與信
23/04/2012 19:32 (GMT+7)
在禪宗史上,大慧宗杲提倡看話禪,然而看話禪的本旨 ,及其禪法上的一些特色,常引人討論,本文則側重於討論 看話禪的「疑」,與「信」。
從達摩禪與般舟三昧之融通--論禪淨統一的必然性
21/04/2012 20:30 (GMT+7)
達摩禪與般舟三昧融通的內在必然性,主要在以般若智慧為指導,以慧修定,以定發慧,定慧雙修;在于啟發上根利器與鈍根凡夫的不同根性,同趨解脫門,共了生死大事;在于以自力與他力相結合,得增上緣,奔菩提道。
《十住毘婆沙論》中的無我觀
20/04/2012 07:10 (GMT+7)
有情生死的根本即是我見,要了生死證涅槃,就須空去我見。凡聖的差別,就在執我與無我,凡夫執我,所以六道輪迴不得止息。聖者通達無我我所,故能解脫涅槃。
正門理論探微
19/04/2012 04:44 (GMT+7)
本文在對《理門論》的邏輯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現代邏輯為工具,以比較研究為方法,對其中所反映的陳那因明的推理基礎、認識論前提、推理形式及推理的有效性等問題作了較全面的剖析。
山林寺院與都市寺院--兼論蘭若比丘與人間比丘
17/04/2012 03:05 (GMT+7)
佛世時,僧人有「人間比丘」與「蘭若比丘」兩種類型,道場也有「都市寺院」與「山林寺院」兩種型態。近十年來高樓大廈中道場精舍林立,越來越多的僧人走向五光十色的塵世,紛紛和社會資源結合,舉辦活動,宣說法義,甚至在公共場所陳述己見。這樣的情況是否合乎佛制?對社會帶來什麼衝擊?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未來將何去何從?……在在都是當今學界與教界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
阿含經集成與大乘經典源流的研究
14/04/2012 21:33 (GMT+7)
阿含經的集成,以及大乘經典的源流,以往已有不少學者研究過[1],由於北傳與南傳多種資料的不同,所得的結果並不一致。本文重新探討這一問題,認為各種資料都反映出事實的部分真相,因而並不排斥一方,在探討中,配合經典的結集以及部派分立的過程[2],依次引用合理的資料,來闡述演變的情形。
佛教與醫學
13/04/2012 20:26 (GMT+7)
眾生的病苦,除了來自身體器官上的疾病外,還包括有心理上的毛病;為了醫治眾生身心的病痛,佛陀以一生的時光說了三藏十二部經典,這些法寶無非是一帖帖治療我們身心的藥材,讓色身得以借假修真,進而觀照內心,除卻熱惱,邁向健康的大道。
瑜伽行派之「無種姓」思想初探─以《瑜伽師地論》為中心─
09/04/2012 07:37 (GMT+7)
關於「一闡提」思想,先前之研究主要是以北本《大般涅槃經》為中心,旁涉其它如來藏系相關經論而對一闡提思想提出詳盡的探討,如從教團史的考察,探討一闡提思想的產生原因;乃至一闡提能否成佛等問題的論究,但對於唯識系經論中與一闡提相類似的「無種姓」思想則著墨較少。
佛教與中國音樂
07/04/2012 08:40 (GMT+7)
古埃及留給世界的,是企望法老靈魂不死的金字塔;瑪雅人留給世界的,是曾經無比輝煌、神秘的神殿和祭壇;而古代中國最偉大的建築留存,是反映了中國人基於現實安全考慮的世界上最大的防禦體系──長城。
調適與反抗——以近代東亞佛教傳統與政治關係中的兩個案例為中心
04/04/2012 06:46 (GMT+7)
晚清以降,佛教與精英知識份子的結合蔚為一時風潮,這點梁啟超在他的《清代學術概論》和《近三百年學術史》中都有明確的解說。晚清知識份子對於佛教的態度正是所謂「應用佛教」的立場,具體說,這種實用主義的態度是和他們強烈的政治改革意向相關的。
熱門:
菩薩之大悲心初探
(15/04/10)
佛 性 義 淺 論
(15/04/10)
對《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
(15/04/10)
菩薩慈悲利他之探討
(10/04/10)
我空、法空之初探
(07/04/10)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07/04/10)
法空觀初探 -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
(07/04/10)
略談「滅盡定」
(04/04/10)
四諦頓、漸現觀之初探
(04/04/10)
從《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探討印老的思想與行誼
(03/04/10)
已發布文章:
初期佛教之我論
(01/04/12)
戒律與禪定
(31/03/12)
從佛法觀點看言論自由的底線問題
(25/03/12)
宗教與體驗—修證篇
(24/03/12)
戒從心生
(23/03/12)
解讀「比丘尼」在西方人眼中的隱含
(22/03/12)
《瑜伽師地論》和《顯揚聖教論》的內容架構及其編成
(21/03/12)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19/03/12)
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 ──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18/03/12)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16/03/12)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