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論文
試論《大智度論》中菩薩般若與聲聞般若
25/12/2011 07:04 (GMT+7)
筆者以菩薩不墮入二乘涅槃的立場,來反證菩薩之所以不共二乘般若波羅蜜義的關鍵理由,實已含攝了「大悲願力」與「方便力」(空有不二的般若義)的內涵,故言:菩薩的般若波羅蜜勝過二乘人。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24/12/2011 06:54 (GMT+7)
本文之作,算是對近世學界質疑『大智度論』作者問題的一個總 回應。
虛雲和尚的禪學思想
23/12/2011 06:46 (GMT+7)
本文對現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的禪學思想進行了整理總結,將其思想內容分為宗教圓融、三學並重、切實參究、力修萬行、禪淨融通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皆是繼承唐宋禪宗的精華,針對明清以來禪宗的流弊,有因應時代而革除故弊的性質,是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在今天仍有實用價值,對禪宗的經久流傳具有深遠意義。
禪宗之理的概念與心的關係
21/12/2011 06:26 (GMT+7)
關於理的概念,從先秦至清,其意義屢有變遷,如事理、名理、性理、空理等,因學問對象之不同,理的概念亦隨之而異。與中國傳統異質之佛教,有無「理」的概念,而中國如何運用原有之理的概念來了解、發展佛教的教義,可從多方面來探討。本文僅擬以禪宗之理的概念與心的關係,作為考察的目標。
釋尊時期止觀法門的實踐
17/12/2011 08:20 (GMT+7)
本文以《阿含經》為主,探討釋尊所教導的止觀法門。文中指出,在修止方面,釋尊以觀察「入出息」作為主要的教導;在修觀方面,以觀察 (1) 蘊 (2) 處 (3) 緣起 (4) 食 (5) 諦 (6) 界 (7) 受作為主要的教導,這些對象都與個人的身心現象相關聯,此中,又以觀察感受最為重要。
《楞嚴經》與中國宗派
11/12/2011 07:17 (GMT+7)
本文論述《楞嚴經》與中國宗派的關涉,包括佛教的禪、天台、華嚴、淨土、密、律、三論等宗及教外的儒、道兩家,而此經得為中國佛教諸宗統一的絕佳理論與代表性經典。
略論文殊法門的圓頓與漸次----以《維摩詰經》與《諸法無行經》兩部經典為討論範圍
04/12/2011 06:35 (GMT+7)
在「文殊法門」所涉及的眾多經典之中,本文擬以鳩摩羅什所譯《維摩詰經》與《諸法無行經》兩部經典為主要範圍,就下列十個重點,加以探討:
《現觀莊嚴論》初探
04/12/2011 06:26 (GMT+7)
《現觀莊嚴論》是一部對印、藏佛學影響非常深遠的大乘論典。本文擬對此論之「創作」、「釋名」、「作者」、「性質」、「內容」、「思想」、「相關註疏」,以及「此論對印藏佛學之影響」等數方面,作一綜觀性的初步探討,並提出下面幾點看法:
臺灣佛教之歷史發展的宏觀式考察
01/12/2011 05:21 (GMT+7)
本文將三百餘年的臺灣佛教史分為四個時期加以考察,這四個時期是清代、日據時代、民國戒嚴時代與解嚴時代。本文也指出這四個時期的主要發展內容。
《淨度三昧經》與人天教
29/11/2011 07:10 (GMT+7)
《淨度三昧經》是一部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一定影響的經典。本文根據前些年在日本七寺發現的該經的寫本,對該經作了全面研究,認為該經與《法句經》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一部屬於人天教範疇的疑經。
論「五味半滿相成」所建構的天臺判教體系
27/11/2011 05:41 (GMT+7)
有關天臺「五時八教」之判教,在近代日本學界引起極熱烈地討論(參見關口真大編著《天臺教學の研究》,頁1-698,大東出版社,昭和53年)。對於五時八教是否廢除之議題,本文不予置評。
淨土與淨心
25/11/2011 05:36 (GMT+7)
本文就淨土法門的幾個問題,給予關注。通過對淨土緣起的探討,說明「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佛陀依此安立淨土,只是因眾生因緣的不同,所感召的佛土自然有異。
清代臺灣傳統佛教伽藍建築在日治時期的延續[*]
21/11/2011 05:23 (GMT+7)
在臺灣的歷史舞台上,其政治政權之轉移頻繁,從明鄭、清代、日治,到戰後的國民政府。這些政權的背景文化雖都屬佛教圈,但因民族、地區與時代潮流之不同,各自發展出不同的佛教建築伽藍特色。這些佛教伽藍都出現在臺灣,因此或有機會思考不同的伽藍的底層,什麼才是它們共通的特色?
從觀心法門看天台心性學前後期之嬗變
20/11/2011 08:30 (GMT+7)
以觀心法門為視角,本文考察了智顗與知禮在心性學上的異同,指出知禮之學其實乃是通過對《大乘起信論》不變隨緣義的引入,按照理具事造的理論建構來為智顗的一念三千說安頓存有論的根基。
智者的圓頓思想
14/11/2011 06:54 (GMT+7)
「圓頓」概念是天台智者大師所提出的一項中國佛學的終極理想,它象徵著究極圓滿、具足無缺、中正不偏、一時全具的了義精神。智者大師的圓頓思想之開展可以分別自「教」、「觀」兩方面來說。
敦煌寫卷中土造經的救贖思想 ──以《大正藏》第85冊為例
10/11/2011 06:05 (GMT+7)
大凡宗教都帶有救贖的功能,在傳佈過程中,小傳統社會的下層百姓,常常是他們的信眾,而那些具有廣大社會和經濟特權的階級幾乎不會接受救贖的觀念,如果他們信仰什麼宗教,考查其動機,也不過是對一己政治上的成功、優越的經濟地位、身體的健康、情場的得意、家庭的幸福的合法性或正當性再確認的心理需要。
從「真如緣起」到「法界緣起」的進路 ──「一心」觀念的確立
07/11/2011 05:27 (GMT+7)
在中國大乘佛學思想中,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觀」,可以說是最其有中國思惟特色的佛教哲學。〈華嚴經〉中也常吉道:三界虛妄,唯是一心作。這種把一心看作是顯現「法界緣起」的真心觀念,更不禁讓人對佛教的形上學系統,產生一股油然的欽佩之情!
論《般若經》的「假名」概念[*] ──以《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妙行品〉與 《第二會》〈善現品〉的對比作為考察的基礎
05/11/2011 05:24 (GMT+7)
本文所謂的對比,是以玄奘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四會》(以下簡稱《小品》)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會》(以下簡稱《大品》)為討論底本。
《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
02/11/2011 05:58 (GMT+7)
在中國佛教史上,金剛懺法十分重要。本文對目前掌握的四種金剛懺法:《金剛般若懺文》、《金剛五禮》、《金剛禮》、《慈悲金剛寶懺》進行了梳理,探討了金剛懺法的形成原因和流傳狀況,特徵與意義等若干問題。
宋釋永明延壽之理事觀
01/11/2011 05:24 (GMT+7)
宋釋永明延壽係唐末五代吳越國高僧,宏法傳道地區,遠承天台宗開山之江浙一帶,與牛頭宗宏化之江東並舉,可說淵於法奧,又行乎實修,解行雙緣,理事齊觀,悲智雙運。
熱門:
菩薩之大悲心初探
(15/04/10)
佛 性 義 淺 論
(15/04/10)
對《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
(15/04/10)
菩薩慈悲利他之探討
(10/04/10)
我空、法空之初探
(07/04/10)
「念佛三昧」行法初探
(07/04/10)
法空觀初探 -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
(07/04/10)
略談「滅盡定」
(04/04/10)
四諦頓、漸現觀之初探
(04/04/10)
從《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探討印老的思想與行誼
(03/04/10)
已發布文章:
漢譯本「中論」初探
(30/10/11)
宗密之三教會通思想於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意義
(28/10/11)
從西洋到西方
(26/10/11)
阿底峽《菩提道燈》內容研究
(23/10/11)
當代臺灣佛教變遷之考察[1]
(19/10/11)
非同一律:作為內在關係論的存在論 ──大乘中觀學派性空論辨微
(18/10/11)
《阿含經》中的四無量心
(17/10/11)
阿育王的統一與並治
(15/10/11)
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
(12/10/11)
論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爭
(11/10/11)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