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入門
甚麼是佛法
15/10/2013 08:34 (GMT+7)
佛與凡夫,在事相上說,是高低懸殊各不相同;但是於理性上說,是沒有分別的。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心與眾生心,是沒有分別的。佛能成佛,眾生也能成佛,這一點是與基督教以上帝永久是上帝,眾生不能做到上帝的不同。
戒殺與吃素
04/10/2013 07:54 (GMT+7)
我國大乘佛教的傳統,特別重視不殺生與素食,因此吃素就成為佛教徒的標誌。 不殺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出家眾根本斷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在印度不是佛教所獨有,比佛教歷史更古老的婆羅門教、耆那教,也各有其五戒。
有關佛性答問
06/09/2013 07:27 (GMT+7)
問:佛教常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搞清楚佛性問題與學佛關係重大,所謂佛性究竟是什麼?
八苦
04/09/2013 08:12 (GMT+7)
綜觀三界無非是苦,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此毫無虛誕之語也。通常都以為升天是了不起的一回事,殊不知天堂還是三界之內,猶在六道之中,尚未出輪迴,根本是苦,故佛經上說:「修行求天福者是邪見人」
「三無漏學」略講
28/08/2013 06:38 (GMT+7)
我們學佛的目的,在於堅持五戒十善,來斷惡修善,淨化自己;廣修六度四攝,來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轉化煩惱習氣,徹證常住真心,從而徹底解脫生死流轉和世出世間的一切苦厄,這是我們生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緣,是學佛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間佛教的主要內容。
用佛法來剖析人生
31/07/2013 06:52 (GMT+7)
世界是個大舞臺,而人類生活在這大舞臺的範圍內,既是這大舞臺上的演員,同時又是這大舞臺下的覲眾。不是嗎?我們每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邊兒在演戲,一邊兒在看人家演戲嗎?而戲劇的演出,有時悲哀,有時歡樂,忽焉離開,忽焉會合,情節的更變,時時不同。
了凡四訓大意親聞記
23/07/2013 16:44 (GMT+7)
今天我們研究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這篇文章從明末一直流傳到現在將近四百年,其價值幾乎等於經典。佛經是由真如本性中流露出來的,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真理。真理永恆不變,超越時空。此四篇文章亦如此。淺者見淺,深者見深,絕不是由思考中想出來的,而是由真性中發泄出來的。
慈悲帶來豐足自在
22/05/2013 06:34 (GMT+7)
從表面上看,愛似乎均被認為是無明和煩惱,是一切業力的根源,是般若的障礙。但就另一個角度看,《大智度論·二十七》所論及的四無量心──慈、悲、喜、舍──從心理意義層面上則是現代人所謂的博愛。
佛教“氣功”參考書概觀
15/05/2013 06:49 (GMT+7)
一、我國近現代有關佛教“氣功”的著述 二、關於闡述佛教修證體系的參考書 三、關於如來禪的參考書 四、關於祖師禪的參考書 五、關於密法禪的參考書 六、關於念誦禪的參考書
激情與理性——佛教信仰的特點、誤區及其提升
10/05/2013 20:39 (GMT+7)
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宗教,它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而且反映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的道德需求和善的追求。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突出了其智慧的特色。
從五蘊論解脫
29/04/2013 08:37 (GMT+7)
本文通過對阿含五蘊及其與五取蘊的關係、五蘊與輪回、五蘊與解脫的聯繫做一初步的分析、考察,從而更加全面的體會、認識此五蘊法門。
《菩提道次第論》的修學要領
24/04/2013 06:48 (GMT+7)
心行的成就來自於積累,也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只要我們不斷地如是觀修,菩提心的力量就會念念增長。當菩提心具有足夠的力量之後,便能戰勝凡夫心,消除凡夫心帶來的一切負面作用。
皈依修學手冊
23/03/2013 06:55 (GMT+7)
皈依不僅是一道手續,更不是一次儀式就可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甚至可以說,皈依貫穿著整個成佛的修行。如果不能真正認識三寶的內涵及重要意義,即使履行皈依儀式,亦難免存在諸多問題。
有情生命的四個階段
11/03/2013 06:45 (GMT+7)
生命是無盡的延續。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人生旅程,只是生命延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一個片段。那麼,生命又是如何轉遞的呢?如何從過去轉到今生、又從今生抵達來生?佛教告訴我們,有情生命的延續大體要經歷四個階段:即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肉食之害
22/02/2013 06:33 (GMT+7)
長久以來,我們都以為要吃肉才能得到營養,動物都是生來給人吃的,因此有許多人聽到“吃素”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吃肉有什麽不好?成千上萬的人都在吃,我為什麽不吃?”
一九九八年佛七圓滿開示
18/02/2013 06:58 (GMT+7)
修行要抓住重點。我常說:「開悟很困難,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徹大悟,見到平等的空性。禪宗云:「聖人見體,凡夫見相。」聖人看到畢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畢竟空的平等心性」——這是聖人所見到的境界。凡夫所見則是千差萬別的假相,所以會著相。
正念,使浮躁遠離
15/02/2013 06:28 (GMT+7)
對於現代人來說,交通和資訊的發達,已經使我們的生活空間比以往有了極大拓展。但我們的內心並沒有隨著視野的開闊而開闊,正相反,它似乎有了更多的焦慮、恐懼、緊張,有了更深的憂鬱、孤獨、不安。
人心和人生
06/02/2013 18:18 (GMT+7)
發心,對許多學佛者來說並不陌生。但發心究竟有多麼重要,卻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識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三
04/02/2013 19:10 (GMT+7)
前面講的是為人界的說法,從這裏是為龍伽羅部的現身說法。天龍八部,又叫做八部龍神,因為天龍在八部眾中居於首位。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二
01/02/2013 06:51 (GMT+7)
佛教中指示做人的方法,就是應行的身三、口四、意三的十善。身三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口四是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三是不慳貪、不瞋恚、不邪見。由此可見不邪婬的重要。
熱門:
在現實生活中行持
(04/07/12)
學佛與佛學
(27/03/12)
您是佛教徒嗎﹖
(11/03/10)
小乘當真不好嗎﹖
(11/03/1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廣臨
(03/03/10)
如何理解佛教
(03/03/10)
坐禪的功能
(03/03/10)
佛陀的根本教義
(25/02/10)
因 果 與 因 緣
(25/02/10)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20/02/10)
已發布文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一
(30/01/13)
三士道修學概要
(28/01/13)
佈施之道
(25/01/13)
佛法修學次第的思考
(23/01/13)
小乘定學
(18/01/13)
佛教的和平主義
(12/01/13)
正念正知的人生意義
(05/01/13)
人生最初的財富
(03/01/13)
如何識別與防範附佛外道
(29/12/12)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17/12/12)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