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最新文章
佛法難聞
»
菩薩行
»
內觀的開發
»
人人都有佛性
»
禪鑰3
»
星雲禪話2 -- 沒時間老1
»
因果報應錄5
»
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 佛教史之第十九課
»
禪鑰2
»
星雲禪話1--石頭路滑 2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教入門
聽聞經教應具之素質
23/05/2014 07:34 (GMT+7)
在整個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聽聞經教、親近善知識是最為關鍵的第一步,如果這一步走得不好,或者走得不夠好,都會對以後的修學佛法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這一步功夫做得扎實,後面的修學佛法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不用費盡周折了。
幸福的能源
21/05/2014 07:18 (GMT+7)
什麼是幸福的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皈依三寶的意義
19/05/2014 07:50 (GMT+7)
在皈依三寶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三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和僧寶,寶代表了稀有珍貴,因為佛、法、僧在世間的出現非常稀有難得,所以稱之為寶。
顯密問答錄之三
16/05/2014 06:49 (GMT+7)
在藏地,特別重視對僧人的教育,通過格西制度,培養出很多具有高深佛學修養的大德,在教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眾雖然有全民信教的傳統,但信徒往往只知供養禮拜,對佛教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是否應當解決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面?
顯密問答錄之二
14/05/2014 07:13 (GMT+7)
密宗的修行有獨立的體系和不共的修法,那麼在知見上,是否也有著大乘顯教之外的不共正見呢?或者說,密宗的不共正見是什麼?如果是以顯教為同一正見,又如何在修行上體現它的不共之處?
顯密問答錄之一
12/05/2014 06:40 (GMT+7)
在《顯密問答錄》中,我提出了一些漢藏佛教交流中的盲點問題,如經常引起爭議的吃肉、雙身法應如何看待?漢地佛弟子在修學藏傳佛教時,應如何選擇上師,如何求法、學法?藏傳佛教的大德是如何看待學術界對他們的批評?.....
感恩心
09/05/2014 07:17 (GMT+7)
許多心理學家提出,讓生活中增加一些“浪漫”因素,布蘭登博士說:“浪漫是生命能讓我們獲得快樂熱情的承諾。”這就要我們以童真的眼光看事物,保有生活中的美好。
忘記了“我”
07/05/2014 07:20 (GMT+7)
佛法上說,生命中的執著分為兩種:我執與法執。我執是對生命個體的執著,對個體自身及以個體所有物都會有一種分別與依戀,很難舍去的。但是,有時我們也會忘記了“我”。
有求皆苦
05/05/2014 05:25 (GMT+7)
“有求皆苦”,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追求的社會裡,人們總是認為它已經不合時宜了。下面,有一個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句話吧!
為在家弟子略說 三歸五戒十善義白話
02/05/2014 05:51 (GMT+7)
印光大師的「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把學佛修行的基礎,很清楚明白的說出來,可以讓在家眾隨時檢點身心,步步踏實做去。則往後的修行,會如順風揚帆般,快速而無障礙。
佛教以孝為本論
02/05/2014 05:47 (GMT+7)
”佛之《戒經》云:“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間,莫不以孝為本也。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顯跡,不知盡孝之極致。每見出家釋子,輒隨己臆見,肆其謗讟,謂為不孝父母,與蕩子逆徒無異。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間法亦無不重孝。
學佛的人
27/04/2014 19:56 (GMT+7)
學佛的人,包括佛教四眾弟子。末法時代,去佛遙遠,聖賢隱,群邪興。佛教四眾弟子中,真正學佛的人固然很多,而非真正學佛的人也不少。
參禪的先決條件
23/04/2014 05:15 (GMT+7)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則就是眾生。
供佛會開智慧
16/04/2014 06:37 (GMT+7)
你想開悟、想了解無上甚深微妙法、想知道如來真實意、一定對自己要有絕對的信心,佛說的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如果把自己的福報跟禍完全交給這種偶像的話,你永遠都不會開悟。求來求去、拜來拜去、頂多是得到一點點福報跟感應。
兩個世界的味道
14/04/2014 06:23 (GMT+7)
瓜青醋黑與椒紅 等是鑽眉味不同 正怯辛酸難下嚥 何堪苦再塞喉嚨
讚阿彌陀佛偈略說
11/04/2014 07:26 (GMT+7)
偈由宋朝擇瑛法師所作(瑛或寫英),兄弟皆出家,師是弟弟。宋神宗熙寧間人,距今約一千多年。師專修淨土,著有淨土修證儀,讚佛偈出於此(惜淨土修證儀已失傳),據淨土三經而作,文句字義佳美,故流傳甚廣。
學禪的四個基礎
09/04/2014 07:02 (GMT+7)
禪,既然開口便錯,那為什麼還要說呢?因為佛說人生是苦,而且是八苦交煎,人如果不修行,不改變自己,那就脫離不了苦海。
往生問答
07/04/2014 07:12 (GMT+7)
問:學佛為了生死,我也略解教義,知不斷惑,不得解脫。後聞淨土法門,有帶業往生的方法,才學念佛。近來有大德說,帶業往生經中並無記載,不能信,我的心又搖動了。請問佛經上,有沒有帶業往生的話,拜求開示。
僧伽的自新大會——布薩
31/03/2014 08:01 (GMT+7)
佛制僧團每半月半月必須說戒,又名布薩。印度其他宗教有在每月初八、十四、十五日舉行集會的習慣。順應這一傳統,佛教也建立了布薩制度。
古農佛學答問卷七 (佛化常識門)
05/03/2014 19:25 (GMT+7)
問:茲讀居士林出版朝暮課誦,排班東西對立,次轉向上問訊,隨復東西對立,三慢板,接鼓,向上禮佛三拜一問訊。兩陣鼓畢,末後三鳴大磬,不知作何表示。
熱門:
在現實生活中行持
(04/07/12)
學佛與佛學
(27/03/12)
您是佛教徒嗎﹖
(11/03/10)
小乘當真不好嗎﹖
(11/03/1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釋廣臨
(03/03/10)
如何理解佛教
(03/03/10)
坐禪的功能
(03/03/10)
佛陀的根本教義
(25/02/10)
因 果 與 因 緣
(25/02/10)
佛教為何出現在印度
(20/02/10)
已發布文章: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之2 (護持正法門)
(03/03/14)
古農佛學答問卷六之1 (護持正法門)
(01/03/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五 (利他功德門)
(26/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之2 (自利行願門)
(24/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之1 (自利行願門)
(21/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三之2 (法義研求門)
(19/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三之1 (法義研求門)
(17/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二 (六凡輪轉門)
(14/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一之2 (四聖應化門)
(12/02/14)
古農佛學答問卷一之1 (四聖應化門)
(10/02/14)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