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佛學研究
地獄不空6
02/08/2019 06:55 (GMT+7)
閻羅王眾,普通說有十殿閻羅,如果按照南贍部洲是在中國或印度的解釋來講,就是指亞洲的十殿閻羅。但依照《地藏經》的文義講,就不是單單指中國和印度這些亞洲的閻羅王;閻羅王是指整個宇宙,每一個世界都有閻羅王,所以閻羅王就有無量無邊無數那麼多。閻羅王有從其他的世界來的,有來自星球的,也有來自月球的,也有來自其他鐵圍山的地方。總而言之,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閻羅王;若沒有人類的地方,也就沒有閻羅王。
地獄不空5
31/07/2019 08:02 (GMT+7)
地藏菩薩見著什麼人,就說什麼法。你若記得下列這些因果循環的報應,遇著什麼人,就可以給他說什麼法,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和你合夥開一個合股公司,不會和你分股的。所以我們聽了《地藏經》,知道因果報應後,就不要往錯的去做。
地獄不空4
03/07/2019 05:54 (GMT+7)
我們人死後叫中陰身,就是第八識。第八識在沒有做人,也沒有做鬼、做神的時候,叫中陰身。若誠心念佛,等我們一死了,中陰身投到蓮華裏邊去,蓮華就開了;一開,就現出一個人來。
地獄不空3
02/07/2019 08:29 (GMT+7)
修行,修什麼?修這個心。心要怎麼樣子呢?心要專一,所謂「得一萬事畢」,你要是得到這個「一」了,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修行也就要修這個「一」,要修你的念專一;念要是專一了,才能開智慧;念要是不專一呢?那是向外馳求。你要是能一念不生,那更妙。
地獄不空2
12/06/2019 05:41 (GMT+7)
五濁惡世,就是最不好的一個世界。五濁是(一)劫濁、(二)見濁、(三)煩惱濁、(四)眾生濁、(五)命濁。劫濁,就是這個時代非常不乾淨。見濁,見解非常不乾淨。煩惱濁,人有煩惱,這也是不乾淨。眾生濁,眾生也是不乾淨的。命濁,我們這個命也都是污濁不乾淨的。
地獄不空1
29/05/2019 07:39 (GMT+7)
我們研究佛法主要是什麼?要不打妄想,要收攝身心。把身心收攝到一起,不東想西想,不想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就一心一意來研究佛法,這樣你就會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什麼憂愁。
菩提大道12
21/05/2019 06:38 (GMT+7)
成佛,離不開方便與慧兩大要素。所謂方便,主要指六度中的前五度;所謂慧,就是般若度。因此,六度就是方便與慧的簡要歸納。
菩提大道11
19/05/2019 08:01 (GMT+7)
前面介紹了阿底峽尊者傳授的七因果和寂天菩薩傳授的自他相換,這兩種法門都是通過觀察修來完成心理引導。但我們要知道,菩提心也是緣起的,並非一經生起就萬事大吉。
菩提大道10
02/04/2019 07:01 (GMT+7)
在《道次第》的建構中,宗大師將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組成層層遞進的整體,避免了彼此對立。每個部分雖可獨立成章,但又是菩薩道修行的組成部分,故下士道又稱共下士道,中士道又稱共中士道。這一思想和《法華經》所說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脈相承。
菩提大道9
16/03/2019 06:35 (GMT+7)
思惟苦的最終意義,是為了息滅並斷除苦因。所謂苦因,主要內容為惑和業,由此導致結生相續。從究竟而言,有情生命的延續,就是惑業和生死苦果的延續。所以,惑、業、苦就是有漏生命的全部內涵。
菩提大道8
10/03/2019 09:34 (GMT+7)
本論介紹的中士道修學內容,主要是以四諦為綱。其中,又以苦和集為重點。四諦法門是佛陀初轉法輪時宣說的滅苦之道,也是他為弟子們安立的修學次第,由知苦而斷集,由慕滅而修道。簡單地說,就是從出離心的發起,到出離心的圓滿成就。
菩提大道7
06/03/2019 08:49 (GMT+7)
這一部分,是依十不善業討論業的輕重——即什麼業將感得重報,什麼業將感得輕報,又從哪些方面來判斷業果的輕重。
菩提大道6
24/02/2019 09:38 (GMT+7)
修習皈依,包括知三寶功德、知三寶差別、自誓皈依三寶、不皈依餘處四個部分。其中,又以知三寶功德為重點。為什麼很多人將佛教視同迷信?這一觀點雖然是錯誤的,但也反映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佛教徒的信仰是沒有深度的。
菩提大道5
21/02/2019 07:47 (GMT+7)
這一段,告訴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來憶念死亡,憶念無常。如果像常人那樣貪生怕死,或是因為想到終有一死而消沉,而萬念俱灰,而否定一切行為的意義,決不是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菩提大道4
15/02/2019 09:43 (GMT+7)
本章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暇滿人身的重大意義,二是三士道建立的原理
菩提大道3
06/02/2019 15:38 (GMT+7)
這一段,宗大師為我們闡述了依止善知識的具體方法。
菩提大道2
01/01/2019 08:10 (GMT+7)
說聽軌則,即說法和聞法的相關軌則。對於無上甚深的佛法,應當如何演說,如何聆聽?如法的說聽軌則,是佛法健康傳播的保障,直接關係到法的清淨傳承,關係到正法能否久住。
菩提大道1
28/12/2018 08:55 (GMT+7)
《道次第》的主要意義,是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把握佛法綱領,瞭解修行的常規次第。
禪學與淨土—禪淨篇2(人間佛教系列9)
26/12/2018 07:41 (GMT+7)
想要深入了解歷代禪師的風範人格,有一條捷徑,那就是直接從他們所作的「禪詩」入手,依循著禪詩的內容脈絡,可以找出禪師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與態度。禪的境界,對於我們這個動盪混亂的時代,忙碌不安的人生,具有許多益處,在此提出數首禪詩來探討研究。
禪學與淨土—禪淨篇1(人間佛教系列9)
09/12/2018 08:37 (GMT+7)
「禪」發源於東方,盛行於東方。但是現在,禪學不再只是東方的專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視。譬如美國很多大學裡也設有禪堂,禪堂已不再為寺院所特有。甚至連太空人要登陸月球時,也要用禪的精神來訓練。可見「禪」在現代世界裡,佔有相當的份量。
熱門:
關於念佛與禪以及念佛禪
(01/07/12)
從現代性看「人間佛教」 ──以問題為中心的論綱
(28/02/10)
佛教與心理學
(21/02/10)
評William R. LaFleur, Liquid Life: Abortion and Buddhism in Japan
(08/02/10)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
(08/02/10)
佛教的性教育觀初探
(08/02/10)
論傅偉勳的佛教生死學
(08/02/10)
已發布文章:
宗教與體驗—修證篇(人間佛教系列10)
(07/12/18)
宗教與體驗—修證篇(人間佛教系列10)
(06/12/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6
(06/11/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5
(30/10/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4
(27/10/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3
(23/10/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2
(18/10/18)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1
(14/10/18)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3
(17/08/18)
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2
(15/08/18)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
<<
<
3/2025
>
>>
CN
T2
T3
T4
T5
T6
T7
1
2/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1/3
30
2
3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