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áp Âm
Thư Viện
Tiếng Việt
English
中文
Mobile
首頁
新聞
佛教入門
佛學研究
哲學
越南佛教
歷史
教育
社會
科學
心理學
倫理學
論文
法音
講法
音樂
其他
查詢
大藏經查詢
佛學辭典
佛教與生活
文化
中文佛教網
哲學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章)
16/09/2016 06:07 (GMT+7)
一切眾生、一切佛的本性,就是一切萬物的本體,本來是清淨、圓明的,以中國文化來講是「本善」的。不要把它作普通善惡的善來看,它是超越此相對待的善是至善的、那為什麼會動妄念?為什麼會有世界?為什麼會有萬象差別的不同?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一章)
14/09/2016 06:56 (GMT+7)
宋代有兩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貢獻。一部屬於史學方面的,即司馬光歷經十九年時間所編撰的《資治通鑒》,另一部為哲學的著作,即永明延壽禪師(704~775)所撰寫的《宗鏡錄》。
書法與禪家的情感交流
26/08/2016 06:19 (GMT+7)
禪宗的文化意義已遠遠超過了宗教的範疇,它並不局限於寺廟的範圍。同時,中國的士大夫對禪宗的觀念,思維方式與靈機妙趣的欣賞備至。禪宗正是通過對文人士大夫的影響才滲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中去的。
解讀《紅樓夢》
05/08/2016 06:24 (GMT+7)
《紅樓夢》實際是一部佛道訓誡書,何以見得?有偈子為證:第一回的“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講了世間之幻相,透現出佛老之理。其中前句隱含了道家的修“真”;後句講的則是佛家的“空”,從而將佛老學融為一體,包含了宇宙佛道兩大家之法理。
禪宗的哲理小故事:和顏愛語
29/07/2016 08:23 (GMT+7)
禪宗講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需要太多的經典。只要參透祖師開示——如趙州的“無”、雲門的“關”或“日日是好日”,就能見性成佛,是最直接的教誨。
禪宗公案
25/07/2016 06:54 (GMT+7)
有信者問趙州從諗禪師:「佛陀有煩惱嗎?」 趙州:「有!」 信者:「那怎麼會呢?佛陀是解脫的人,怎麼會有煩惱呢?」
捨得的藝術
01/07/2016 07:30 (GMT+7)
黑暗的心,帶來黑暗的命運,想要漂白我們的命運,擁有光明的前程,就必須先漂白我們的心。把污黑髒臭的心用法水洗淨,貪吝用喜舍,憤怒用慈悲,癡心用智慧,嫉妒用隨喜,傲慢用謙卑洗淨黑色的心,令刀光劍影止息。混沌的天空,再現四射的霞光。
說好做好
02/06/2016 07:29 (GMT+7)
多年以前,曾經在一篇文章裡,讀到這麼一句話:“語言,要像陽光、花朵、淨水。”當時深深感到十分受用,於是謹記心田,時刻反省,隨著年歲的增長,益發覺得其中意味深長……
歡喜看生死
27/05/2016 07:21 (GMT+7)
在生死之間的人生旅途中,許多人也可以從生活經驗、所見所聞中,汲取智慧,轉為人生的指南。對我個人而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一直是我攝取養分的源頭。我從年輕時即立志,終此一生奉獻於振興佛教,希望推動「人間佛教」,使佛教智慧融入現代人生活中,幫助人們除憂解困。
論佛教的中道思想
23/05/2016 07:07 (GMT+7)
說到“中道”,會讓人產生很多聯想。在政治上,我黨走過左傾、右傾的歷程,結果哪一種極端都使我黨蒙受重大損失;在當代商品經濟時期,尤其要把握市場動態,任何違背價值規律的生產必將受到懲罰;現在的教育界也存在著知識和能力兩個培養極端的問題;
聖嚴說禪之三
22/04/2016 07:37 (GMT+7)
百丈懷海禪師所住的百丈山又叫大雄峯,有一次一位和尚問禪師:「什麼是殊勝、奇特的事?」懷海答:「獨坐大雄峯。」是不是說只有單獨坐在大雄峯上的那個人,也就是有所證悟的人,才知道什麼是奇特的事,其他人無從談起?或者懷海禪師示意他不要分別奇特或不奇特?
聖嚴說禪之二
20/04/2016 08:14 (GMT+7)
有人問雲門文偃禪師說:「如何是諸佛出身處?」禪師答:「東山水上行。」意思是東邊的山在水面行走。一般人一定會說江水是在山邊流動,雲門為什麼要顛倒過來說?而他用這句話去回答那個問題,又似乎風馬牛不相及。
聖嚴說禪之一
18/04/2016 18:46 (GMT+7)
禪非文字,所以是不能光靠嘴巴說的。 禪宗所留的語錄之多,能夠汗牛充棟,要傳遞有關於禪的消息,也不能不說話的。 禪的深度與廣度,要用真切的生活來體驗,禪的觀念與方法,要用簡樸的語文來表達。
包容的智慧
10/01/2016 06:43 (GMT+7)
讀《包容的智慧》,我們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化機之妙;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包容之心。請大家不妨一試。
佛眼觀處世—大師談世事:人生三題心靈讀本之一
19/12/2015 17:46 (GMT+7)
佛法,首先是一種智慧。釋迦牟尼本來是古代印度一個王國的王子,因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所以立志要尋求一種能令所有人擺脫痛苦的智慧,最後他經過一系列的修行終於覺悟了,從而創立了佛法,成立了佛教。因此,佛法是一種使人在日常生活中擺脫痛苦的智慧。
禪者的立德、立功、立言
25/11/2015 06:42 (GMT+7)
在中國人本主義的傳統觀念上,講求的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們禪者是不計功利的,禪的本身就是不朽,生命的本體就是永恆,除了心以外,沒有任何的事物是真實永恆與不朽的;但是作為一個不捨眾生,既超世又入世的禪者,對三不朽的觀點是隨順的。
不急不急
18/09/2015 06:40 (GMT+7)
我常常在靜夜裡回憶往事,想到當年的一些同道們在生活的壓力和人情的難堪之下,憤而另作打算,如今不少人潦倒落魄,心中真是不勝感慨! 至此我堅信,所謂的“爭氣”,並不是爭一時的情緒,而是爭千秋大業;所謂的“爭氣”,更不是求一己之私利,而是求眾生之福祉。
人中之寶
04/09/2015 07:16 (GMT+7)
本書的成形,是過去一、二年來對委員、會員,以及一般性的講話。我常說,台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有善有愛的人生,正是人中之寶,以此與大家共勉。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05/06/2015 06:37 (GMT+7)
.四蛇同篋險復險,二鼠侵藤危更危;不把蓮花栽淨域,未知何劫是休時。 --古德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03/06/2015 06:37 (GMT+7)
.山重重又水重重,透出重重重見功;重重妙義重重意,不管東南西北風。 --古德
熱門:
佛 性 義 淺 論
(15/04/10)
對《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
(15/04/10)
我空、法空之初探
(07/04/10)
法空觀初探 -以《中論》「觀因緣品」為主
(07/04/10)
唯名與唯心
(03/03/10)
佛教哲學的基本型態與論述方法
(27/02/10)
佛法與生態哲學
(27/02/10)
從佛教看存在哲學
(27/02/10)
「批判佛教」駁議
(27/02/10)
關于“如來藏”的開示
(27/02/10)
已發布文章: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01/06/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29/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27/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25/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22/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20/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18/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15/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13/05/15)
廬山煙雨 -- 星雲說偈2
(11/05/15)
向後
回首頁
頁面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影音
» 圖片
南無阿彌陀佛
» 講法
記夢!請聽胎兒求救的呼喚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
《佛教心理學》 Part 2/2
《佛教心理學》 Part 1/2
撥心點睛禪療法(慧门禅师)-01
佛教、佛學、佛法_02
佛教、佛學、佛法_01
無名問無明 —— 當李連杰遇上聖嚴法師
禅(有字幕)
楞严经
» 圖書館
佛 教 科 學 論
南傳四部尼柯耶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佛光雜阿含經
《清淨道論》電子檔
復歸佛陀的教導(一) ---兼論印順法師的詮釋
《佛学入门》
《慈悲道场忏法》
» 佛學辭典
Buddhist Dictionary
» 農曆
<<
<
5/2025
>
>>
CN
T2
T3
T4
T5
T6
T7
1
4/4
2
5
3
6
4
7
5
8
6
9
7
10
8
11
9
12
10
13
11
14
12
15
13
16
14
17
15
18
16
19
17
20
18
21
19
22
20
23
21
24
22
25
23
26
24
27
25
28
26
29
27
1/5
28
2
29
3
30
4
31
5